北京根治荨麻疹医院 https://m-mip.39.net/m/mipso_8595950.html
本文转自:人民网
“来了来了,抱歉,请你们稍等一下,我马上到木根坡大门口了。”坝梅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汪学权大口喘着粗气回答道。这是木根坡重建以来,接待的第批游客,因游客过多,人手有限,汪学权除了要做好村务以外,还要肩负起木根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讲解员工作。
木根坡红军旧址,位于江口县德旺乡坝梅村。年10月23日,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团与四十九团在此完成会师,自此,红军故事在当地津津乐道,长征精神传播至今。
汪学权为游客讲解长征故事。
传承革命精神红色文化从“有”到“优”
“我的爷爷时常告诫我,没有革命先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连一个玉米棒子都吃不上,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做我们能做的事。他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随军,当时红军谢绝了他的好意。”汪学权略显伤感的说道。
据了解,年10月12日,汪学权的爷爷汪代云在红军长征行至坝梅村时主动请缨当过向导,带着红军翻山越岭走小路去了印江,后来常向家人后辈们讲起红军长征的故事。
听着红色故事长大,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之下,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根植在了汪学权的心里。多年来,他辗转于各个村民组、江口与印江两县之间,通过自身回忆、走访入户、文献查阅等方式搜集相关史料以及红军长征遗留下来的老物件,并结合当地史学专家的指导,终于将涉及木根坡这段长征前后的历史脉络梳理清楚。但凡外地人踏足坝梅或遇到对长征故事、革命精神感兴趣的同志,他都会不厌其烦将长征故事细细道来,谈话间难掩那份骄傲与自豪,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一般,认识他的人无不知晓他对长征故事、革命精神的那份崇敬、炽热、向往之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恰逢党的百年华诞,全国各地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他知道,这是将坝梅红色故事、红色声音、红色精神呈现给大众的最佳时机。于是,在他的带领下,坝梅村支“两委”围绕木根坡红军会师旧址修复做了大量工作。他多次积极主动配合县党史办、文旅局等相关单位,了解有关政策并成功争取到建设修复资金余万元,还忙前跑后的参与了重建木根坡会师旧址的全过程,大到资金政策支持、小到一砖一瓦一木桩,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终于在年上半年完成了修复工作。可以说,没有汪学权事无巨细的付出,就没有木根坡红军会师旧址的顺利修复。
汪学权代表坝梅村委与外包公司签约红色教育拓展基地项目。
抓实第一要务产业发展由“弱”变“强”
“如果不发展,没有钱,我们拿什么带领村民奔小康。”年,汪学权在当选坝梅村支书时说道。
自汪学权同志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始终将发展作为整村工作的第一要务,在脱贫攻坚时期带领坝梅村支“两委”抢抓机遇、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脱贫致富之路,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坝梅村成立了扶贫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冷水鱼、石蛙养殖,吊瓜、辣椒等蔬菜种植。年汪学权荣获“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荣誉称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我县西线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坝梅村作为江口县德旺乡西线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应抢抓中西部协作机遇,奋力发展旅游经济。”这是汪学权在德旺乡西线经济发展座谈会上说的话。
脱贫攻坚结束后,他常思发展之道,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学习以及参观一些乡村振兴示范区,他发现,乡村旅游业正蓬勃发展且市场前景良好,坝梅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毗邻梵净山,各种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红色资源也有待挖掘,非常适合走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说干就干。为实现坝梅旅游产业破题发展,他积极对接乡村振兴局、文旅局等多个部门,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还通过自己的人脉资源以及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努力寻求社会资本,在几经波折后,终于成功与贵州梵净体旅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由专业公司人员来管理运营。目前,已配套建设了会师宾馆1栋、旅游服务中心1座、公共厕所1间、拓展大棚1个、户外草坪1个,延伸打造了彩虹滑道、水上乐园等娱乐项目,足以满足余人集中学习、食宿、游玩需求,打造了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养殖开发等为一体的红色教育户外拓展基地,现已接待各类人员1.5万余人。年,汪学权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
此外,汪学权还结合实际创新提出“七个一”体验式教学课程,通过忆一段“红军史”、听一堂“红军课”、走一次“红军路”、唱一首“红军歌”、吹一回“红军号”、吃一顿“红军餐”、悟一生“红军魂”,增强了游客对于红军那段峥嵘岁月的体验感悟,来返单位、游客皆赞不绝口,大大提升了坝梅村的知名度。
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增收,一直是困扰汪学权的问题。今年,他经过深入调研后,在全村成立劳务互助社,在各村民组成立劳务互助组,并发动在家劳动力积极参与到蔬菜种植中来,通过分散种植、劳务互换、统一收购的方式抱团发展,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风险,有力盘活了在家劳动力和闲置土地,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汪学权在田间查看辣椒长势。
不忘初心使命民生福祉聚“少”成“多”
“我文化水平不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知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民生是我们最大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保障、社会安全等,都是老百姓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