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兴同罗源的工作经历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北京中科白癜风眞棒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温兴同:罗源的工作经历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年,我通过公务员招考,成为了一名高速交警,我工作的第一站就在罗源中队,在那一干就是五年,许多回忆是刻骨铭心的。

报到的那一刻,我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报到那天的情景。年国庆节前后我到福州高支报到,我是宁德福鼎人,对福州方位并不熟悉。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福州高支肯定就是在福州市区工作,但报到那天我的心情跌落到谷底。

当天八点多,我早早乘坐公交车前往支队(现在一大队队部),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印象中支队很偏,但看到周边打出的售楼广告(单价1万起步),心想房价不算贵,在附近买套房上班也还算近。但当支队领导和我谈话时,才知道我被定岗在四大队,问及四大队在哪,领导只是笑着回答说:“一会有车送你,去了你就知道了。”

没过多久,我上了一辆老旧的金杯面包车,记得车内卫生较差、发动机声响很大。从驾驶员口中我得知四大队筹备组在桂湖,距离支队半小时车程。我问,“桂湖在哪儿?”驾驶员还是那句话,“到了你就知道了”。当车辆驶到桂湖收费站边上的一处民房,我远远看到“福建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福州高速公路支队四大队筹备组”的牌子。从大队领导口中得知,四大队正在建楼,等建成后条件就好了,桂湖是温泉之乡。我正幻想着泡温泉的事,大队领导的下一句话彻底打破了我的“温泉梦”,大队准备把我安排在罗源中队工作。

“罗源中队在哪?”当我提出我的疑问时,耳边又响起了那句熟悉的话——“去了你就知道了。”就这样,我又坐了40多分钟的车到了罗源收费站旁的一座两层小楼。看了地图才知道原来罗源中队队部跟我老家宁德就隔了一座飞鸾岭隧道。

那次难忘的“湿身经历”,我分不清是雨水、汗水、还是泪水?

记得年夏天的一个台风天,大概晚上11点多,辖区下着大雨,罗源长下坡发生一起货车侧翻的交通事故。按照中队防止二次事故发生预案,我被派到上楼管制点进行交通管制,这是我在罗源记忆最深刻的一次交通管制任务。

事故现场除了侧翻货车需要施救,还有大量货物需要盘离现场。约莫到了凌晨三点左右,我接到货车侧翻事故现场处置完毕的通知,交通管制可以解除了,但当时滞留在沈海主线的车辆大约有三公里左右(多以长途货车为主),司机们都已睡沉了。队友在对向车道开启警报器并大声喊话,但即便如此也还是叫不醒货车司机。这些滞留车辆不动起来,沈海主线就不能畅通。

当时我身上的装备就只有一根指挥棒、一个手持电台、一件雨衣、一顶警帽。为了尽早贯通主线,无奈之下我只能在台风天的狂风暴雨中,沿着高速公路徒步逆行,我一边走边敲车门一边与驾驶员喊话,一路走了约三公里,直到后面声嘶力竭。

这一路,警用皮鞋灌满了雨水,走着走着皮鞋开叉,鞋底脱胶,我就光着脚丫继续前行。雨水早已把雨衣里的警用T恤浸湿,黏在身上特别不舒服,我所幸将其脱弃,光着膀子披着件警用雨衣。时至凌晨,风雨交加,加之上楼管制点海拔较高,风雨透过雨衣吹打在身上,我不停地打着寒战,也分不清脸上淌下的是雨水、汗水还是泪水。

当时的我,心里特别委屈。与自己一同毕业的大学本科的同学,大多到法检、律所工作,而自己从事了基层高速交警工作,相较而言这份职业的工作环境最恶劣,也最遭罪。

中队领导的苦口婆心,让我彻底打消了辞职的念头

入警后长时间、高频率的熬夜和对工作极大的心理落差,很快就让我萌生了辞职的念头,心想自己有本科法学和经济学专业知识和法律从业资格证等法定门槛类从业资格,在社会上找薪资待遇相当的工作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

依稀记得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原来罗源中队的指导员陈资文得知我有辞职念头后,在我下班时间主动约我乘坐他的私家车返回福州。一路上,他就开导我,我们聊了很多,但车子到他家了,我的心结还没有打开。于是他在家附近专门找了家饭馆,一边请我吃饭,一边做我思想工作。他与我讲述了他的警校经历、从警历程还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感悟。尤其是他和我分享自己从福州市区五四标兵岗调到福州高支罗源中队的经历,从城市到农村也是各种不适应,但困难只是暂时了,既然选择了就不要轻言放弃。他推心置腹的劝说让我打消了辞职的念头。

当时,他还用警校老师送给他的一句话和我共勉,“没有阅历的人生,是肤浅的人生。”这句话也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向前。

回望在罗源中队经历的5年时光。虽然很苦很累,但于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现在,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就不断地问自己:罗源那样艰苦的工作都能扛得过来,还有什么工作是做不了的呢?

原标题:《温兴同:罗源的工作经历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beie.com/jbhs/135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