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董勇,披荆斩棘的叔叔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董勇说,与其说我演的是一个警察,不如说我演的是每一个即将退休的人,他们的无奈、无力,与年龄的较劲、与命运的抗争。”

作者:许晓迪

电视剧《三叉戟》里有一集,崔铁军(陈建斌饰)、徐国柱(董勇饰)和潘江海(郝平饰)一起去南方办案,在小巷里和犯罪嫌疑人展开一场追捕大戏。

20年前,他们仨号称“三叉戟”,声名远扬——经侦警察崔铁军,外号“大背头”,机敏腹黑,为破案无所不用其极;刑警徐国柱,外号“大棍子”,暴脾气、认死理;预审员潘江海,外号“大喷子”,圆滑务实,一张嘴下没有零口供的案子。

如今在小巷里,他们连呼哧带喘地追,又接二连三地被撂倒。最后,“大背头”一记保温杯,直击罪犯后脑勺,接着仨人叠罗汉,将其压在身下,一边笑,一边感叹:“仨人抓一个,这么难抓!”

年轻同事们赶来,看见一脸云淡风轻的“老三位”,一脸惊奇——那个被拷在树上、一脸伤痕的罪犯是全市散打冠军,三四个小伙子一起上也不是他的对手。仨人愣了一下,异口同声:“嗐,小菜一碟!”

拍这段戏时,董勇51岁,除了一个跳得特别高的镜头用了替身,都是自己上。那种气喘吁吁、皱眉发狠,那种力不从心又心有不甘,都是真实的生理反应,“不用演,我自己就是这个年纪”。董勇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拍最后一场戏时,正是北京最冷的时节,他打了两天,到第三天,实在打不动了,和导演说:“快点结束,让我死吧!”

自年在电视剧《黑洞》中演了刑警副队长王明,这些年来,董勇演过各种警察,从刚从业的小警员,到队长、局长,直至《三叉戟》中,演一个即将退休的老警察。

这三位加起来超过岁、每天揣着枸杞盒、保温杯、降压药的大叔,在流量小生、小花出演的甜宠剧,在洋气、烧脑、实力派云集的悬疑剧,在众多大IP加持、大资金制作的国产剧战场,上演了一出“中老年热血番”,最终斩获豆瓣7.9的高分,收视、口碑两开花。

正所谓: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老树发新芽,枯树开新花”

原著作者吕铮,是一位“80后”的北京警察,至今仍在公安队伍中。从年开始,他每年写一部长篇小说,白天朝九晚五,晚上8点开始写作,一直写到凌晨一两点钟。

·吕铮。

年,吕铮和一位天津的老警察聊天,说起上世纪90年代末的北京朝阳刑警,都是留个板儿寸,冬天穿黑皮搂儿、绿警裤、三接头皮鞋,胳膊底下夹个手包,里边是笔录纸、钢笔、印油、香烟和手铐。

老警察一听,说你知道天津南开刑警什么样?个个都是大背头,油光锃亮,穿立领风衣,走起路来呼呼生风,大老板似的。

吕铮好奇:这些大背头现在什么样了?老警察说:嘛大背头呀,现在头发都不剩几根儿了。

《三叉戟》的种子就此埋下。斗转星移,年华老去,一个即将离开公安队伍的老警察,还能做什么?

在剧中,当年三头六臂、一身能耐的“三叉戟”,一登场就陷入“廉颇老矣”的境地。“大背头”在警保处搞后勤,干着维修暖气、配发警械的闲差;“大棍子”成了普通巡警,成天风吹日晒、雪打雨淋,好不容易出趟警,不是两口子吵架就是醉鬼闹事儿;“大喷子”长期泡病号,忙着在电视台录节目、挣外快。中年人的那些毛病,他们更是一个不落:血压高,血糖低,前列腺不好,有痔疮不能吃辣,吃完饭就想打盹……

直到好兄弟夏春生(侯岩松饰)在执行最后一次任务时不幸壮烈牺牲,“三叉戟”才重燃斗志,决定再度联手,缉拿真凶,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重大案件也由此慢慢展开。

让董勇演“大棍子”,是“大背头”陈建斌的建议。这来自董勇深入人心的警察形象,用导演刘海波的话说,“往那一站,就是浩然正气”。

开机那天,剧组照了一张合影,上面的董勇看着挺瘦,陈建斌站在旁边,像他叔叔。他觉得这个状态不太对。后来在拍摄中,因为腰坏了,他躺着不动休息了十多天,人胖了不少。有一次朋友聚会,他熬夜喝了酒,第二天眼泡肿着、肚子挺着,结果歪打正着,一下找到了“大棍子”的感觉,于是每晚就愉快地吃吃喝喝,也不把自己捯饬得那么精神,更像一个从警25年的老警察。

开拍前,董勇会把如何进入人物想得清清楚楚。生活中,他是一个“有理必须掰扯的人,不说憋得慌”,但为了贴合“大棍子”的性格,他主动和导演说,可不可以再删点儿台词,让这个人不要说那么多话。

剧中那些“金句”,很多来自董勇的创造,比如那句“去他个大脚趾豆的”,他想了好久,给“大棍子”编出这么一句口头禅,三分粗鲁,三分幽默,四分率直可爱。再比如在老夏墓前,“大棍子”吐槽那两位“太孙子”,来了一句“你要是那边办案紧张,就把他俩也带走吧”——这也是董勇临场的“现挂”。

“大棍子”和女友“花儿”(胡可饰)的第一场戏,也是他设计的。定妆时,董勇看见造型师放在一边的推子,上面装着卡尺,用起来很方便,就和导演说,增加一个剪头发的情节。剧中,“花儿”给“大棍子”一边剃头发,一边叙家常,这对江湖儿女二十多年来相濡以沫的感情,不动声色中就流露出来。

在三人中,“大棍子”是与江湖纠结最深的人,手底的线人遍布南城,生活在警民接壤间、正邪交汇处。这些过去叱咤风云的江湖儿女,或是混迹于楼堂馆所的三教九流,或是被更年轻、凶暴的团伙夺走生意和性命。他们和“三叉戟”面临同样的暮年体验——那个属于自己的风云时代,已经落下帷幕。

“这是一个正常现象。每个人都有往上走的时候,当走到山顶,也就该下山了。”董勇说,“与其说我演的是一个警察,不如说我演的是每一个即将退休的人,他们的无奈、无力,他们与年龄较劲、与命运抗争。”

“老派刑侦剧”的味道

《三叉戟》中浓厚的现实主义气息,或许正源于此。

在剧中,“三叉戟”会和小混混交手落败后,一边站在河边撒尿,一边自我挖苦:“想当年,迎风尿三丈;看如今,临风滋一鞋。”也会在洗浴中心看到小同事的鲜嫩肉体,感叹“过去的八块腹肌成了一坨”。

他们会把嫌疑人跟丢,把瘾君子追跳了楼,因为不懂电脑让同事被毒贩堵在屋里,面对局长的大发雷霆、政委的批评教育、年轻人的轻蔑嘲讽一次次打退堂鼓;也会用剑走偏锋的馊主意、鬼点子、土办法,一次次化险为夷、屡建奇功。

就像他们开的那辆金杯老爷车,关键时刻掉链子,出师未捷“车”先死,但总能一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送他们抵达犯罪现场。

这些年,“刑侦”元素的剧集在网剧市场迎来春天。从《白夜追凶》《余罪》到《破冰行动》《法医秦明》,悬疑、暴力、奇案以及相对偶像化的人物设置,提升了审美观感和话题噱头,却也挥散了“老派刑侦剧”的最后一缕古早味道。

对很多人到中年的观众来说,那是“儿时内味”,是一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生活现场,是一个未经打磨、带着毛边的现实世界。

《三叉戟》中,“老三位”常会唱起《少年壮志不言愁》。这首歌是年上映的《便衣警察》的主题曲,董勇至今对胡亚捷饰演的男主角印象深刻,一个帅气的警察,爱读《普希金诗集》,带着文艺青年的影子。

到了年,《重案六组》横空出世,成为中国电视史上风头最劲的刑侦剧。谢顶的中年警察曾克强固然让人印象深刻,董勇饰演的“神枪手”江汉也俘获芳心无数。那还是他的“鲜肉”时代,分析案情时说到犯罪嫌疑人如何跨越阳台,“啪”就是一个踢腿,身上功夫尽显。

董勇8岁坐科,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了7年武生,之后进入浙江京剧团,最忙时一年天,能演场《三岔口》。

《少林寺》之后,武打戏成风,董勇开始在剧组做武行。那时都是真摔、真打、真感受。一张桌子,锯几个缝,全靠演员的重量把它砸塌。拍第一部电影《独行客》时,他受了两次伤,躺了40多天。去影院看片时,在空中翻、滚的都是他,一落地是演员的脸。

三十而立,董勇从杭州到了北京,成了一名“北漂”。艰难的时候,他靠着兜里的10块钱和在各路朋友家蹭吃蹭喝,撑了一个多月;打出租车时,总是贴着隔网看计价表,快到10公里的时候就下车;一度没地方住,就冒充“国际友人”到北京电影学院的留学生楼,装作日本人或韩国人,和看门大爷打个招呼就扬长而入……

“那时有一个目标,就是上戏,先有这顿饭吃,再入这个局。”最开始,他找不到演戏的感觉,曾经一个人坐在芍药居西门的台阶,苦思冥想,觉得自己怎么演都不对。直到《重案六组》和《黑洞》,“演完觉得自己全对了”。

拍《重案六组》时,全体演员要到通州刑警大队体验生活,看真警察们如何出警、执法、办案、审讯。他们编了个笑话,形容剧组生活是“穿着自个儿的衣服,坐着到燕郊,拿着塑料枪真从二楼往下跳”。

“那时剧组也没什么保护措施,不像现在,打一巴掌都有替身,有武指指导该怎么扇。”有一场戏,小偷先从二楼跳下来,董勇等了好半天,看见工作人员拿着围巾招手,立刻也跳了下去,翻过铁栅栏,接着追,整个镜头一气呵成。制片主任拿来一沓膏药,一条龙似的给他贴在背上,大家一起鼓掌,他才知道,人家小偷是顺着防护网爬下来的。

这些年来,董勇一直保持着“较真”的心。拍《死亡日记》,他演刑警队长,觉得警察不能总是一身夹克,坐在路边摊、蹲在草窝里,就自己定制了两三套西装,带到剧组穿给导演看;拍《北平无战事》,他演少将曾可达,主要对手戏是电话,14天里一人冲着听筒,或掷地有声,或惶恐无奈,力正挺胸地向电话那头的“建丰同志”汇报工作,拍完最后一个镜头,胃里一阵恶心;拍《彭德怀元帅》时,为塑造晚年彭德怀的形象,他狠心节食减肥,一天只吃一根黄瓜,甚至拔掉了两颗牙……

·电视剧《彭德怀元帅》中董勇饰演彭德怀。

越过山丘

曾经有一段时间,董勇有“厌戏”的感觉,就像“三叉戟”一样,在时代与环境的改变下,有些力不从心。

“一张明星的海报贴在一个孩子的卧室里。他演电影吗?好像演过。唱歌吗?好像唱过。你为什么喜欢他?因为长得帅。”董勇说,“这是那几年我最无法理解的地方。”

董勇用了近十年时间,来慢慢明白、适应这个“以流量来评级的时代”。“人不可能永远站在潮头,各种各样的新事物总会一浪一浪地涌来。”他曾经历过天不休息的连轴转,也有过一年只有4天没有合同在身的忙碌焦灼,直到这个年纪,一年拍不了两部剧,可供选择的角色越来越少,“这不是瓶颈,是瓶子根本就没口了,出都出不来”。

·电影《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中,董勇饰演宋光荣。

他选择顺势和等待。

“人的成长和改变,是学会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你让我现在去减肥、健身,把自己折磨得五脊六兽,出门捯饬得花枝招展,墨镜口罩一戴,边上一帮人喊着‘让一让对不起’,这还是我吗?人家从没把我当什么,我也从不把自己当什么,到菜场买菜,电视机上放着我的电视剧,能够给我便宜几毛钱,实实在在、舒舒服服的,多好。”

董勇喜欢李宗盛的两首歌。一首是《山丘》:“向情爱的挑逗,命运的左右,不自量力地还手,直至死方休。”在人到中年的疲态与不屈中,仍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力野蛮生长。

另一首则是《希望》,不太为人所知,是李宗盛写给三个孩子的:“我喜欢她们围绕在我身旁,如果这纷乱的世界让我沮丧,我就去看看她们眼中的光芒。”

这也是董勇此时的心态。他的女儿今年5岁,正在练跆拳道,“当她长大,我已经老了,有人欺负她也打不动了,所以希望她能练好点儿”。

·董勇一家。

“张艾嘉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李宗盛。他没有去编,只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合适的年纪,唱出合适的歌。”

“对你来说,就是在合适的年龄,塑造合适的角色。”

“这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劝我去整容、打玻尿酸,我说不用,做了就不是我了。”董勇笑笑,“用肥皂把脸上的油洗干净,就可以了。”

扫码进入人民文娱粉丝群

长按上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beie.com/jbzl/6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