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国产车品牌发展迅猛,除了不少新出品牌之外,一些老品牌也不断推陈出新,不管在设计、性能、品质等方面都开始追上合资品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人欢迎。不过有一些国产车品牌,却没能搭上快速增长的“顺风车”,这其中就包括有着非常好听的名字的中华汽车品牌。
说起中华这个国产车品牌,或许很多人都还停留在10年前的骏捷、尊驰身上,当年这两款车型也算是比较火,可以说是国产车当中为数不多的比较受欢迎的中级车,买不起合资品牌,在当时能够买得起一辆骏捷或者尊驰也是相当有面子的事情。但在这两款车型之后,中华也推出了不少新车型,却怎么都火不起来。直到SUV市场开始火爆,中华凭借V5、V3这两款SUV才让其整体销量略有起色,但相比其他国产车品牌来说,中华主打车型的销量可以说是差得可怜。
年,华晨中华品牌累计销售16.23万辆,同比仅增长0.37%,远低于乘用车整体市场14.53个百分点。其中紧凑型SUV中华V5去年全年销量不足一万辆,仅为辆,作为小型SUV的中华V3承担了中华6成以上的销量,超过了10万辆,,达到辆。而主打的轿车销量则较差,其中H去年全年销量为辆,H为辆,H则不算太惨,达到了辆,H则为辆,其他车型基本是三位数。
可以说,作为一个国产车品牌当中的“元老”,中华如此的销量表现确实令很多人失望,而中华的不上进也直接拖了华晨的后腿(当然拖后腿的还有金杯),导致华晨集团在3月份不得不发债募资20亿元,实际上这笔资金的募集申请早在一年半前就已经进行了,可见华晨“缺钱”已经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了。而该资金募集说明书显示,年及年前三季度,华晨集团母公司报表口径的净资产为-11.90亿元和-6.85亿元,这主要是经营的“中华”品牌轿车生产销售业务欠佳,最近三年整车制造毛利率分别为6.23%、-5.36%和-2.8%,导致连续亏损。
销量的低迷令中华这个国产车品牌面临边缘化风险,其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车型“偏科”严重
在SUV车型大肆增长的阶段,中华的主力却是放在了轿车领域,仅有V3和V5两款车型,轿车则有H、H、H、H、H、骏捷FRV、骏捷FSV、骏捷、尊驰9款轿车,轿车销量差,而且还有近半车型是已经过时的落后车型,“偏科”严重导致中华的整体销量就是上不去。
产品没有竞争力
除了车型“偏科”严重严重之外,中华旗下的诸多车型在与对手的竞争当中也没有显现出比较明显的竞争力,虽然华晨与宝马合作多年,但一直以来都拿不到宝马太靠谱的技术,导致中华车型设计落后,性能落后,性价比一般。就拿SUV来说,V5上市已久,但销量一直上不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定位错误、性价比低,而V3也仅仅是依靠一点性价比来获取部分消费者的青睐,具体性能等表现却要比大多数对都差。轿车车型方面,老旧的车型就不多说,新车型设计也跟不上,性价比也一般,缺乏吸引力,就连最新上市的H3,没有任何亮点,其在三月份的销量也不超过辆,实属尴尬。
品质表现较差
在品质表现上面,中华车型的口碑也是比较差的,在其他各大汽车品牌的造车水平都开始提升到更高层次并与合资品牌的造车水平接轨的时候,中华的造车水平依旧没有产生质的改变,导致其车型质量表现要比很多国产车品牌都要差一些,在各大汽车投诉平台或汽车论坛上面,中华车型的质量问题反馈都是比较多的。
销售渠道布局混乱
与其他大多数汽车品牌单一品牌4S店不同的是,中华汽车的4S店往往标注为“华晨汽车”,而这家4S店里除了销售中华车型之外,同一个展厅也往往会有金杯面包车、华颂MPV等品牌车型的存在,显得比较凌乱且不专业,对消费者来说,无疑降低了对中华汽车品牌的印象以及档次感。而在区域布局上面,中华做得也比较差,就拿广州来说,偌大的广州市区,仅有一家小小的4S店存在,让人实在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营销手段差
这几年很多国产车品牌赚了不少钱,所以也大玩营销,特别是互联网或者跨界营销,收获也颇丰,不过在参与这些参与热潮营销的车企阵营当中,我们也极少能够看见中华的身影,中华的营销手段与造车水平一样,也停留在传统模式当中,品牌影响力自然提不起来。
前段时间,中华发布了改款V3、金杯F50、款华颂7等多款新车。华晨汽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祁玉民向网通社透露:华晨高端M平台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该平台将诞生5款新车,其首款车型“中华V7”定位中型SUV,搭载源自宝马的2.0T发动机并有望于年内发布……这一切看起来,貌似华晨要开始发力了,而与宝马合作多年(华晨主要依靠宝马赚钱),中华也总算是用上了宝马的发动机,但借力宝马之后的中华究竟是能够实现翻身,还是会走上华颂一样的死路,这个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白疯癫医院白殿疯前兆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