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m.sohu.com/a/406850306_120376760
俗语说,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说,皇帝或者君主就像是老虎,他们用得着你的时候会和颜悦色,一旦惹到他们,他们立刻翻脸无情,臣下经常连身家性命都丢掉。在历史上,朱元璋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专家”,朱元璋变脸真的比翻书还快。
《明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大臣叫茹太素,这个人比较正直,经常在朱元璋面前说真话,也因此常常触怒龙颜。《明史》中说“太素抗直不屈,屡濒于罪,帝时宥之。”意思是说,朱元璋鉴于他是一个诤臣,也就常常原谅他。
有一天,朱元璋留茹太素在便殿吃饭,皇帝心情不错,赐给茹太素一杯酒,并随口说了一句五言诗: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朱元璋的意思很明确,大概意思是说:朕跟你一起喝酒可以,但是你也不要太过分,否则朕哪天不高兴了,有可能会杀你。
茹太素一点也没畏惧,“即续韵对曰: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茹太素果然不是吃素的,皇帝已经很明显在警示他,但他依然说自己是为了报效国家,不会躲避皇帝的担忧。也就是说,茹太素敢于和朱元璋硬碰硬正面刚。
对于这样的臣子,忠心可鉴但不免让人替他捏了一把汗,毕竟,他面对的是有名的狠角色朱元璋。朱元璋在明政权崛起之初,四处招贤纳士,表现出一副海纳百川的帝王胸襟,但等他君临天下之后,他便开始揣测有功之臣,随着明初四大案,有功之臣被相继清洗殆尽。
清洗有功之臣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朱元璋在大臣面前独断专行,始终想要摆脱儒臣的束缚,以图大权独揽。在政府机构,刚好有这样一个官职,专门负责约束皇帝、监察百官,而茹太素就是这一官职的典型代表。
洪武三年,茹太素通过了乡试,朱元璋直接给了他一个监察御史的官职。洪武六年,朱元璋提拔他为四川按察使,原因是他做事公允恰当。洪武七年,又让他做了刑部侍郎,他提的一些建议皇帝都照办了。
洪武八年,茹太素收到其他刑事案件的牵连,降为刑部主事,紧接着茹太素直接给朱元璋上了一道万言书,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意思是说,有才能的人全都被你杀了,或者驱逐出了朝廷,现在的朝廷都是一群乖乖听皇帝话的酒囊饭袋。
除此之外,这道万言书中还夹杂了其他一些忤逆的言论。实际上,这道万言书朱元璋并没有看,而是让当时的中书郎王敏当众读出来的。朱元璋听完之后,气得拍桌子瞪眼,直接把茹太素叫到面前当面责问,又命人当庭乱棍暴打了一顿。
在古代,做敢于建言的御史难,做朱元璋的御史就更难了。因为,朱元璋是一位独断专行、手段毒辣、猜忌心强的暴力君主,为朱元璋工作的重臣,几乎很少可以善终。
果不其然,茹太素也没有逃脱这个魔咒,就在他上万言书后不久,他被牵扯进了詹徽的案子。此前,詹徽被朱元璋错杀,如今茹太素成为陷害詹徽的朋党一员,因而受到追究。
随后不久,茹太素被朱元璋下令处死,一代诤臣自此殒命。这也正应了朱元璋送给茹太素的五言诗: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茹太素没想到,这一语成谶的五言诗,竟然就是自己的最终命运,而且速度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