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刘军连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3946.html
由于实控人林印孙对本轮猪周期的误判,在年加大财务杠杆全力扩张规模,希望藉此实现千亿梦想。在年猪价下跌拐点到来后,不仅因融资成本推升生猪平均成本,造成88.73亿元的亏损,为了止损,清退效益欠佳的猪场、死淘母猪,又造成77亿83亿元的亏损。
来源
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文/龚雄武
年3月17日,中国养猪业四大天悉数入榜胡润全球富豪榜榜单:牧原股份(.sz)秦英林、钱瑛夫妇以亿元,全球排名第46位;新希望(.sz)刘永好以亿元,位居全球第93位;正邦科技(.sz)林印孙以亿元,全球排名第位;温氏股份(.sz)温鹏程以亿元,位居全球第位。
不难看出,养猪也能超英赶美!这也难怪超千家地产商在跨界养猪,连网易、京东也要入行分粥。但今年,生猪养殖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年初,除牧原股份以外,猪业四大天业绩集体暴雷。尤其是正邦科技,年初公司净资产.52亿元,而该年度亏损额却高达亿亿元,一举超越同为天的温氏股份(亏损亿亿元)、新希望(亏损86亿96亿元),成为财年猪业亏损天。
一时间,正邦科技股价连破新低,杀母猪、卖公司、卖总部大楼甚至被破产等传闻满天飞。某员工在公司股吧抱怨:“到清明前了,二月工资还没发!天天画大饼!真是无语!”有网友回复:“猪都饿了好几天了,你还工资!”尽管在给证交所的回复函中,正邦科技声称公司资金链仍有保障,但猪业天正遭遇生死变局已经被坐实。
林印孙作为正邦科技实控人位列全球富豪榜第位,如何在一年内将其一手打造的上市公司急速推向生死边缘?据《经理人》杂志研究发现,为了实现千亿正邦、冲击世界强的梦想,林印孙倾其所有加大融资杠杆实现产能倍增,在身处年猪价剧烈波动的“超级猪周期”时,一方面是银行贷款和长期债务的大量增加,另一方面是预期利润没能实现,从而导致资金链失控。
双料天之路
年,林印孙从江西省粮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临川县粮食局下属的大米加工厂。不久,他主动请缨前往粮食局下属的临川饲料厂任厂长,这一年他21岁。这家饲料厂虽然新成立不久,但因产品严重滞销已走了两任厂长。林印孙上任后,首要任务是打开市场。当时不要说临川县,就是沿海城市饲料也是一个新鲜词。林印孙直接将饲料拉到农户家:“你们免费用!把猪分开养殖,其中一栏喂饲料,对比一下效果!”果然,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本地市场就此打开。接下来,林印孙又开始带领工人做技改,因意外林印孙痛失右手大拇指,但欣慰的是技改使得产量翻番。上任5年后,林印孙不仅还清了建厂时的所有贷款,还上缴粮食局60万元的巨额税收。
当时,全国饲料企业上万家,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要从中脱颖而出必须走规模化道路。因此,30岁的林印孙决定前往省会南昌寻找外商投资。一位加拿大籍华侨被他的创业打动,决定投资多万港币。
年,中外合资企业江西大和实业有限公司(正邦科技的前身)正式成立,在外商资本的加持下,林印孙旗下一家家饲料厂在全国遍地开花。
林印孙逐渐意识到,饲料加工只是一个中间环节,如果没有上、下游产业链作保障,企业经营非常被动,甚至亏损,因此业务面向全产业链将是未来饲料行业的发展趋势。
年,林印孙收购了重点种畜禽场江西省养猪育种中心,正式切入生猪养殖行业。猪仔和饲料作为生猪养殖的成本,正邦科技具有低成本运营优势,为后续实现“公司+农户”模式进行规模化扩张打下了基础。
年,正邦科技在深圳主板上市,成为江西第一家上市的农业企业。有了更大的融资通道之后,林印孙再次复刻饲料加工行业的规模效应,从饲料业杀向全产业链!
年8月,非洲猪瘟在我国爆发,许多生猪养殖大户一夜破产,由此也引发了历时最长、振幅最剧烈的“猪周期”。据息,本轮猪周期从年6月开始生猪价格猛涨,至年11月涨幅高达%,单周平均猪价达到40.9元/公斤,随后猪价在高位震荡13个月,年1月至年10月跌幅74%,最低单周均价10.78元/公斤。
年正邦科技旗下的饲料生产、生猪繁育与养殖、兽药生产、种鸭繁育均居全国前10强,其中养殖板块实现营收.34亿元,毛利95.51亿元;饲料板块实现营收.5亿元,毛利13.38亿元;兽药板块实现营收0.94亿元,毛利0.3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44亿元,同比增长.75%。
而林印孙实控的正邦集团有限公司(正邦科技的母公司,以下简称“正邦集团”)这一年更是实现了“千亿正邦”的夙愿。据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