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 https://m.39.net/pf/a_10467294.html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将使张掖城区彻底告别“黑臭”不良影响
张掖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部。
每日甘肃网6月21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韦德占杨红丽文/图)“占地约19亩、日处理黑臭水8万立方米的张掖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是整治张掖市城区黑臭水体的重要举措。张掖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措施整治工程实施后,回水(含原黑臭水体)水质均可满足‘无黑臭’的水质指标要求,将从根本上消除张掖城区‘黑臭’不良影响!”6月21日下午,“美丽中国生态甘肃”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采访团走进了张掖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部,张掖市生态环境局甘州分局局长李红新向记者们如此介绍道。
“黑臭水体整治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维护城市水安全的长远之计,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张掖市区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已列入年第一批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计划。本项目是张掖市祁连山黑河流城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第一批项目中的水生态环境保护重要的工程内容。”李红新高兴地向采访团记者介绍说:“张掖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措施整治工程实施后,回水(含原黑臭水体)水质均可满足‘无黑臭’的水质指标要求,将从根本上消除张掖城区‘黑臭’不良影响。工程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总磷和氨氮的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IV类标准。该工程处理后的出水,可以完全放心地直接排入山丹河。同时,我们还承担了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示范园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线工程。该园区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各项污染物排量明显减少,提高了水资源的再次利用,该项目的建设实现了‘营造碧水蓝天,改善生态环境’的终极目标……”
采访团一行走进张掖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部。
航拍张掖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部。
该工程项目的成功建设,离不开施工单位的众多工作人员的兢兢业业。“年12月,处于西北地界的张掖地区天气渐冷,年味渐浓,该施工项目本该进入冬休阶段,大家都在讨论过年的喜事。这时,项目部突然接到通知,要完成与原有张掖市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对接。然而‘天公不作美’,这时候突然迎来了张掖市近50年来从未有过的严寒天气,气温骤降至零下28摄氏度。”说到施工过程,张掖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书记李振国向采访团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面对这样的严寒天气,我们改造项目经理赵文辉对大家说:‘我们中铁人三上兰新,青藏高原都建设出‘天路’来,这点寒冷能算什么!’在我们的鼓励下,全体人员信心高涨,通力协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发挥‘铁军’精神,第一时间加入到电气线缆敷设的队伍中去,同风雪抢进度。正是这种精神,项目人员克服了地表水位浅、管线错综复杂、施工场地狭小这些难题,如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项目电气主电缆敷设,加快了正式电的接入,为项目下一施工阶段——‘联调联试’提供了有力保障,最终提前完成了相关部门下达的紧急任务。”
“中铁一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原铁道部第一工程局给排水工程总公司、市政环保工程总公司)为世界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三级子公司,是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总部设在兰州。公司成立于年,是我国最早的铁路给排水与环境工程施工企业。60多年来,公司先后承担过天兰、兰新、大秦、京九等30余条国家主要大动脉铁路干线、支线的给排水及绿化防沙等环境工程的施工。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内外生态环保工程建设,水务环保是我们的核心专业,重点领域为治理市政污水、工业废水、村镇污水、流域治理。”李振国告诉记者:“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各大中型城市承建了亚洲最大的天津芥园水厂为代表的净水厂、城市污水处理厂近60余座;给排水管道余公里,地下顶管60余公里;道路20余公里;桥梁20余座;隧道10余座。并承建了国内首条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及武广、京石、兰渝、南广、兰新、宝兰等客运专线以及深圳、成都、兰州地铁等项目。公司还积极发展多元化经营和国外业务,承担过赞比亚基特维城市供水工程和斐济道路改造、住房等海外项目。公司先后有二十余项工程获得国家、省、市、自治区优质工程奖,其中荣获鲁班奖4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项,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奖4项,以及飞天奖、西夏杯、黄山杯、金陵杯、海河杯等省、市级奖项24项;并有1项工程获得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有26项工程荣获省、市级文明工地等多项荣誉。”
张掖市生态环境局甘州分局局长李红新向记者介绍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措施整治工程实施情况。
该工程处理后的出水,可以完全放心地直接排入山丹河。
“美丽中国生态甘肃”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大型采访活动,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共甘肃省委网信办指导,甘肃日报社、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甘肃新媒体集团、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张掖市生态环境局、中铁一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协办,每日甘肃网、新甘肃客户端承办。来自新华网、华声在线、长城新媒体集团、四川手机报、兰州晨报·掌上兰州、甘肃农民报等30多家媒体40多名记者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