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沈阳是一座工业重镇,在广大职工队伍中有众多文学爱好者,他们身上蕴藏着无穷的创作活力。
今天起,沈阳职工作协将深入到基层一线,以文学巡礼的形式挖掘创作人才,对大型企业的文学创作活动集中展示。
第十期,是华晨金杯公司员工的作品,请亲爱的读者诸君,为他们鼓劲喝彩。名次最佳者,文坊给予奖励!
窗台上的石斛兰
文/刘丽娟
送给父亲的花是石斛兰,花语则是赞美父亲的坚毅勇敢。父亲节快到了,我想知道天堂里会有石斛兰吗?如果有,会是父亲喜欢的颜色?
想起我给父亲过的上一个父亲节已是三年前,之后他就离开了我。人们说“时间是抚平一切伤痛的良药”,转眼三年过去了,我用这三年却只明白了一件事,就是父亲真的离开我了!至于我接不接受,都已经是事实了。
这三年我习惯了反复地回忆,怀念与父亲一起的时光,与其说是怀念,不如说是温习。通过这种温习,我一次次强化他在我记忆里的样子,仿佛他一直与我在一起的样子,从未离开。
我怀念。怀念夏日的傍晚与父亲坐在小石凳上听他讲发生过的关于他的事情;怀念一人捧一把山楂吃到表情扭曲互相嘲笑却都不肯认输的趣事;怀念每当放学晚接我回家的那个魁梧的身影;怀念父亲爽朗的笑容,清朗的声音,熟悉的背影……
龙应台在《目送》有段话是这么描述的:所谓父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们之间的缘分在于一次次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我与父亲共度的时光是二十四年,去掉七年在外求学和幼时丢掉的记忆,算下来不到十五年,这十五年里交织着我与生命里最重要的人的喜与悲。
我对于父亲有很多遗憾,我做了许多伤害他的事。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变得不爱沟通,不爱共处,彼此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虽然我爱他,我也知道他爱我,但是还是有一道屏障挡在我们之间。爱,其实很多时候是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人们正常的沟通仿佛没有必要了。对事情的看法不同,我会跟他争吵,语言的伤人力量胜过利剑,尤其是对自己至亲至爱之人,我在无形中对父亲的伤害是我现在吃多少后悔药都挽回不了的!
父亲走后,我想过很多,我开始思考死亡是什么概念?我宁愿相信有天堂,而且父亲就在天堂里,自欺欺人也罢,我让自己相信:死亡并不是意味父亲永远离开我了,他以另一种方式与我同在。至少这能想让我感觉他不止在我的记忆碎片中。
什么方式是对父亲最好的怀念?我无疑是父亲生命的延续,我是他的“继续存在”。父亲用他的言行举止将他的品格刻在我的生命里,我不能荒废,也不能浪费我珍贵的生命,我要继承他人格中的精华--朴实、善良、坚毅、勇敢!做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我失去了父亲,但不代表我也同时失去了父爱。我对父爱有了不同的理解,父亲的爱不以生命为载体,存在于我内心的体验中,穿越这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伴随我所有的生命。
有一首父亲和我都喜欢的歌连同窗台上的石斛兰一起送给天堂里的父亲:
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
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
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
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
是你抚养我长大,陪我说第一句话
是你给我一个家,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
回忆纯真
文/金广平
忙碌的工作暂且告一段落,难得的周末休息就在眼前。迫不及待的踏上了返乡的路途,熟悉的风景不断闯进我的视野,沉睡的树木已渐渐从梦中醒来,不知名字的鸟儿在空中歌舞,勤奋的农民在田里忙碌着,殷红的夕阳慢慢落到了山的另一头,渐渐升起的炊烟随风摆动,自由自在。
熟悉的味道、悦耳的声音、依旧的景象,表明了我已抵达目的地。我就像是一位虔诚的教徒,到了尊贵的天房,归属感油然而生。随着时间悄悄走过,月亮已慢慢爬上了半空,看着挂在天边的明月,仿佛有一种错觉,此月亮是彼月亮吗。这儿的月亮是那么圆、是那么亮,月光穿过云层,穿过树枝间隙撒向大地,大地像是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薄纱。
记忆有时就像是沙漠中的城市,时间久了会渐渐被淹没,但是有时风会将城市的轮廓浮现出来。月光照在我的脸上,将我带到了心灵深处美丽、难忘、纯真的回忆。
回忆在我的脑子里鲜活而跳动,充满了力量。寒冷的冬天,刺骨的北风,阻挡不了我去蹦一锅爆米花的热情,排着长队看着爆米花从锅里蹦出来,香味扑鼻而来。想及此处已迫不及待的想吃上两口。虽然在现在看来很是普通的东西,但却在那一刻给心灵和身体带来了无限的满足。
虾片你知道吗,几元钱一盒,却可以炸出一大盆。现在已逐渐消失在人们的餐桌上,但它依旧是我情有独钟的那个它。虽然,现在吃起来很一般,但吃它的时候却能让我想起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纯真的味道,回忆的景象不断出现在脑海中,现实与回忆相互浮现。
钢筋水泥笼罩的城市生活,慢慢的觉得自己的情感变了,很多之前在意的事情,现在看来也没那么重要了。从农村走出来的我不知道这样的情感变化是内心强大了还是冷漠了。我时常告诉自己,我就是我,只是增添了装饰的外衣、磨掉了棱角而已。
几声狗吠,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也将回忆中的我拉回了现实。你是否有那么一瞬间,无意间吃到了什么或是闻到了什么还是听到了什么,便唤起你心中的记忆。是否有那么一瞬间觉得应该做最真实的自己。
那一年
文/谷贺
一九二一,那一年,是个纪元,
中国从此有了努力的方向。
在一个清波荡漾的湖面,
在一个普通的游船里,
相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
于是,铁锤镰刀就铸进中国的历史,
古老的东方展现给世界崭新的一面。
一九四九,那一年,开天辟地,
毛主席在古老的天安门城楼上一声高呼,
华夏民族从此抛弃了百年的屈辱和苦难,
一个繁荣的国度从新站在了世界的东方,
我们的国家不在四分五裂,任人掳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个声音传遍中华大地;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豪迈气派激荡寰宇。
一九七九,那一年,是个春天,
春风骄傲地从南海边吹来,
带一位老人对我们这个民族的寄托。
我们欢呼春天来临,
让拂面的暖风吹得我们热血沸腾。
一切都是那么新奇,
我们敞开心怀迎接世界。
二零一六,这一年,我把祝福落到纸上,
走过九十五年风雨的你,青春依然。
如今人们生活幸福,和谐安康,
一带一路,与时俱进,容入你我生命的脉搏。
你伟大的未来埋藏在我的心底,
五千年的沃土孕育出一朵灿烂夺目的花朵,
是呀!路远没有终点,不屑的努力指导中国人民奋勇向前。
干字的含义
文/刘昶
干字简单的三笔
却蕴含深刻含义
九米九高的字碑
在果园广场矗立
仰视殷红色干字
阳光下金光熠熠
两横一竖的堆积
述说勤奋的道理
鸡叫亮天干雾里
头顶烈日干山脊
苦干实干加巧干
披星戴月干四季
弯腰将幸福拾起
汗水诠释干真谛
带头拼搏三十年
荒山穷村换天地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文/张怡
很多人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条长长的抛物线,能够到达重山之巅,一览众山之小,然后慢慢洗尽铅华,除去人生的光环,享受晚年的安逸。然而多数人的人生却无波澜,始终简单平凡。
也许你偶尔会感慨命运的不公,或是无奈岁月的橡皮擦将宏伟志向擦拭的了无踪迹,那么问问现在的你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
故事的开始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没有权力去选择自己的出身,而那之后的每一刻我们都有权力去做选择。人生如棋,落子无悔。在后悔和遗憾中消磨时光只是徒劳,如果生命倒带到重新让你做一次选择,那么你能确定那将给你更好的现在吗。毫无疑问,答案是不能。也许当你终如所愿,可以会当凌绝顶的时候,也可能会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人生没有如果,欲望却有永攀不尽的高峰,而我们能做的则是选择好自己的路,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静下心让自己沉淀、去体会时光带给你的成长、去享受过程给予你的快乐。即使没有灿烂的光环的人生也值得去品味,无悔是给予你人生最好的肯定。
听音乐
文/邵辉
入夜,满天的星星唱和着冷漠的秋风,给人一种萧杀凄苦的感觉。这时收音机里传出了《二月映月》的主调,那种有轻有重、忽强忽弱的音乐情绪,似乎把人带入了一个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思维境地。一曲终了,我呆呆在站在山峦之中,任泪水孤独地流淌。过后,我很想知道那天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泪水,是想念亲人的酸楚?是远离城市的孤寂?还是陷入深山沟里的胆却……。但想想都不是,以准确地说,是音乐感动了我。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欣赏,用以感染和熏陶着人们的情感,反映和整合着现实生活中的细节。以旋律、节拍、力度、音乐、调式等音乐语言,给多彩的生活注入了悦耳动听的元素。从《二泉映月》开始,我开始喜欢听音乐,对音乐有一种彻头彻尾的偏好,以音乐无穷的延宕空间,来排遣野外生活的寂寞与无奈。听《关山月》的“鼓角横吹”;听《古怨》的“唯秋雁飞去”;听《春江花月夜》的柔美;听《丰收锣鼓》的喜悦……
有人说听音乐要有三个层次,这就是感观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其实作为一个平常的人,况且对音乐缺乏知识的非专业人士来说,没理由设那么多的羁拌和强求,只要好听就足够了,只要顺耳就可以了。用不着去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没必要去追求作者的创作动机,至于标题、曲式和体裁等等,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能领悟都能明白的,我之所以听音乐,大概是想弄点儿感觉、调点儿心情、泡点儿时间而已,岂有它哉。
想给现实删除一份沮丧,想给生活确定一份美妙,就听音乐。听唢呐就显得欢快;听笛子就显得清丽;听二胡就显得忧怨;听琵琶就显得热烈,至于再添点锣鼓钹之类,更是显得象过节一样的快乐无比。还有聂耳的坚定、冼星海的激情、贺绿汀的炽热以及海顿的纯朴,莫扎特的乐观,贝多芬的浪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只要能听出一点点的味道和一点点的韵味,就足可以演绎人生的华丽交响。
向上、向善、向情、向生活!沈阳职工文联作家协会创作团队——以一支笔的方式走进你的内心!
欢迎您的加盟,让我们共同描绘,沈阳职工文学创作的风景线!
投稿请发送稿件至:a
.COM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