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车企十大订单看2

相信最近大家都有看到蔚来市值超过比亚迪,成为我国市值最高汽车品牌的消息。

截止上周五(11.27日),蔚来在今年的涨幅达到了.57%,市值达亿美元(约合人民币亿元),远远超过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市值,后者只有亿美元左右,蔚来的市值也超越了比亚迪(.74亿元)。

蔚来这个市值恐怕会让创始人李斌和合伙人刘强东、雷军等大佬心里笑开花。记得三年前,李老师的不少名言都成了我写作的素材并被广大网友转发,但这两年的李斌早就不像当初那么大嘴巴,逐渐谨言慎行,话越来越少车也就越卖越好。

今年以来蔚来的销量和它的市值一起在涨,只是涨幅没有那么大而已。今年10月,蔚来交付量达到辆,同比增长.12%,9月销量为辆,1-10月累计交付辆,在实现七连涨的同时,也不短刷新着自己的交付记录。

其中年发布的蔚来ES6这台车的表现尤其出色,逐渐成为蔚来品牌的销量支柱,10月销量辆,而ES8的销量缩减至辆。

蔚来销量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最主要的还是被戏称为最像“海底捞”的服务。从提车到选号上牌办证贴临牌,蔚来办事专员一手搞定这些只是小事,蔚来在许多地区自己花钱投放了充电桩和换电站,这才是一个电动车企业应该做的。

不过,蔚来的销量不管怎么想都不如比亚迪或者戴姆勒,甚至连人家的零头都不算,它的市值凭什么能超过这两大品牌呢?咱们先来说说蔚来的车和它的销量成绩相符不。

蔚来的车强吗?的确很强,外形设计的原创度辨识度很高,科技配置非常丰富,技术方面续航里程属于主流水准,而过去饱受诟病的机械素质和动能回收在新车上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说蔚来是豪华品牌一点也不为过,但它真的值得购买吗?

我说不好,因为蔚来的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缺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横向对比。作为易车创始人的李斌对汽车市场的把控的确很到位,在35-55万这个价位区间,蔚来几乎没有对手,这个没有对手不是说蔚来强到无人可敌,而是因为是真没有车可以和它去对比。

直到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宝马才带来纯电SUV——iX3,这款纯电中型SUV售价为46.99-50.99万,价格与蔚来ES8几乎有所重合,但蔚来ES8是台中大型SUV,更重要的是,宝马iX3、奔驰EQC、奥迪e-tron这三大豪华品牌主打的纯电SUV都不是来自纯电平台。

也许你会问,都是纯电SUV有啥不一样?大不一样!单独开发的纯电平台从外形到动力设计都会比来自油改电的平台更加优秀,最典型的便是底盘空间,很多油改电平台生产出来的车型空间利用率会小得多,电池包的数量也会相应减少从而使续航里程减少。

所以说李斌的眼光很毒,他抓住了市场在快速发展中形成的价格空挡。往下20万左右许多自主品牌已经有了自己的新能源平台,50万往上的价位,这个阶段的消费者完全有能力用钞能力摆平一块一线城市的号牌,没必要买电动车。30-55万这个市场最有弹性,也有利于回笼资金。

从销售模式上来讲,蔚来几乎原样照搬了特斯拉的模式并加以发展,这是不可否认的,不过蔚来的抄答案也没抄错,毕竟特斯拉人家现在全球市值第一,4.3万亿呢。

这样说是不是觉得蔚来市值如此之高很有道理,那我现在很明白告诉你,有个P道理。一家成立才6年的造车新势力即使再有成长力,也不应该超过奔驰宝马这些百年的企业,就算是比亚迪,其规划不过是未来十年内才能达到万亿级别。

记得一年前,李斌还是王老师笔下“年最惨”的男人,账上现金25亿,还不够一个季度亏损的,陪他创业的高管纷纷离职,著名资本机构高瓴清仓,没想到一年以后蔚来市值就把奔驰宝马踩在脚下,多疯狂的世界啊。

写在最后

咱们不说是不是有什么资本泡沫,因为蔚来的发展潜力相当巨大,现在卖三万台,将来有一年能卖三十万的时候就值了,但目前来看它的市值还是很有些水分的。不过我真的现在十分后悔去年年底蔚来股价一块多的时候没买进,现在已经五十多了呀。

十大订单看动力电池演进逻辑

全球能源体系变革以及汽车电动化浪潮下,年国际车企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表现得更加“饥渴”。

年,部分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经陆续启动对国际车企的动力电池输出供应。其中,宁德时代上半年境外收入已经超越去年全年,车用领域主要供货PSA,目前海外订单处于满产状态;国轩高科也开始供货塔塔,上半年海外业务同比增长超4倍;亿纬锂能供应现代、戴姆勒的软包动力电池也已近乎满产。

除了买方市场强劲,国际车企在中国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也在进一步加快。一方面,其利用资本持股升维电池供应链的绑定协同;另一方面,通过签订长协合同,项目定点落地,多元化供应商延伸,以长期维稳动力电池供应。

目前,除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之外,包括蜂巢能源、万向一二三、欣旺达、孚能科技等更多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齐齐加速进入各个国际车企的供应链,备战规模化供应。

同时,年1-9月全球销量31.7万辆的特斯拉,其对于电池供应商的选择也在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变量。作为中国动力电池头雁,宁德时代已被选入特斯拉供应链并开启国内的规模化供应甚至于配套装机出口,与LG化学、松下并肩抢占更大的全球供应份额。

从年十大动力电池订单情况来看,多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齐刷刷进入国际车企供应链,而国际车企此番在中国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也将深刻影响到未来几年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局面。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长期的供货协议,获得项目定点或者采购合同的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卯足干劲,积极备战产能,枕戈待旦。

通过复盘梳理年十大动力电池订单,对于动力电池市场未来的演化趋势也可一窥端倪。

一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集体进入国际车企供应链体系,竞争韧性逐渐增强。

与前一轮偏向选择日韩电池企业的选择不同,越来越多国际车企对于动力电池的选择开始倾向于中国企业。包括宁德时代供货特斯拉,蜂巢能源获PSA采购合同,亿纬锂能成为宝马定点供应商等等。

个中既有出于规避政策风险的考量,但更重要的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技术实力、制造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成本竞争力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车企的要求,并展现出与日韩对手差异化的竞争力。

不仅是LFP产品开始获得国际车企的认可;订单产品与研究协同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包圆了BEV、PHEV和HEV产品等等;甚至是基于CTP等新技术开发的产品也开始得到国际车企的青睐及订单。

同时,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中国企业也明显更胜一筹。围绕中国头部电池企业崛起,一大批具备国际化能力的供应链配套企业也在成长壮大,这也成为国际车企选择中国电池企业的一个考量因素。

二是,国内“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即将诞生。首先,以宁德时代为超级龙头的地位会进一步巩固,而获得国际车企的定点或订单后,一批国内第二梯队的电池企业也会迅速成长。

其次,从国际车企的供应链需求看,根据不同项目不同车型,选择两到四家核心动力电池供应商已成趋势。因此,依然还将会有一批具备车规级产品技术实力、国际化视野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进入其选择视野。

高工锂电获悉,包括中航锂电、比亚迪、远景AESC、力神、塔菲尔等企业也都在和国际车企紧密接触。

此外,外资/合资新能源汽车“中国生产,全球销售”的趋势已经显现,无论是直接出口动力电池,还是配套新能源汽车出口,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国际新能源汽车供应体系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关键。

三是,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的近身肉搏战一触即发。除了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分得一部分订单之外,日韩巨头包括松下、LG化学也相继获得特斯拉电池新的订单;欧洲动力电池企业也在崛起,Northvolt提前获宝马20亿欧元(约合亿元人民币)订单等。

以车企规划节奏来看,—年,是外资车企电动化车型的密集投放期,因此当下“紧锣密鼓”的囤货节奏也恰逢其时。提前签订长协合同、拿到项目定点,锁定未来市场份额,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现阶段的重要角力点。

随着国际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量,中日韩欧洲动力电池竞争局面将会产生更新调整。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的近身肉搏战也将愈演愈烈。

四是,从订单层面看,订单规模的增大以及车企资金紧张,由此给电池企业带来的资金压力及风险也愈大。

一般而言,电池企业与车企之间维持“”账期模式,即在签订合同后预付1-3成的预付款;货到后2-3个月内支付5-6成左右的货款,并且主要以银行承兑为主;剩余1成左右货款作为质保金在交货后12个月内支付。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车企一般会延后支付。目前车企期末应收账款的账龄主要集中在1年以内,由于应收账款金额较大,且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较高,直接导致电池企业独自承担这些资金压力。

对中小规模的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接受长账期的商务条款,自身就会处于破产、资金链断裂经营风险中;不接受,车企又会直接将其拒之门外。

因此,无资金实力及规模效应的电池企业在动力电池市场将加速淘汰。

五是,车企与电池企业的合作模式日趋多样化。高工锂电了解到,为了保障电池供应,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的合作除了明确的订单之外,还存在合资建厂、包产能、包专线等合作形式,此外,通过订单“初始预付款”等新的合作模式也在诞生。

而新的合作模式的诞生,对于车企而言,有利于保障其电芯供应的优先性和稳定性,同时在动力电池研发方面获得更多主动权。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有利于保障其资金的流转,便于将产品研发前置,减轻电芯技术迭代的研发资金压力。

随着各国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退出,终端消费市场的需求演变,将倒逼车企与电池企业探索出更多新的合作模式。

以下为年动力电池重要订单回顾:

宁德时代特斯拉签署动力电池供货协议

2月,宁德时代公告显示,宁德时代与Tesla,Inc.已签署合作协议,宁德时代将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供货有效期限为年7月1日至年6月30日。9月,宁德时代LFP电池正式装车特斯拉Model3。

蜂巢能源获PSA采购合同

7月,高工锂电从国内外多方信源获悉,法国PSA集团已正式和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签订采购合同,确认其将为PSA旗下中国及全球电动汽车配套,预计采购需求达7GWh。

亿纬锂能获宝马供应商定点

7月,亿纬锂能公告显示,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收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供应商定点信。10月,公司再获德国宝马集团发出的供应商定点信,定点项目名称为“BK48V”。

孚能科技连续斩获四大订单

8月,孚能科技公告称子公司被指定为东风岚图H56项目的动力电池供应商,该车型预计在未来7年内电池需求5GWh。9月,孚能科技签约江铃汽车、国机智骏,后续将分别为其提供15万套、10万套动力电池。10月,孚能与土耳其汽车制造商TOGG签订电池供应合同。

松下与特斯拉签署3年供货协议

6月,特斯拉在一份监管文件中披露,公司已经与日本松下签署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动力电池定价和采购协议,有效日期为自年4月1日起至年3月31日止。

Northvolt获宝马20亿欧元订单

7月,宝马官方消息宣布,公司已与瑞典公司Northvolt签订了20亿欧元的电池供应合同,从年开始交付。

万向一二三或将成大众新电池供应商

7月,有媒体报道称,大众已将万向集团子公司万向一二三选为新的动力电池供应商,订单规模或达百亿元以上。

宁德时代CTP电池出海

8月,宁德时代与总部位于德国亚琛的卡车制造商TrailerDynamics签署电池供应合同,为其电动半挂车提供CTP技术动力电池系统解决方案。4月,宁德时代与荷兰电动巴士制造商VDLBus&Coach签署了合作协议,将为后者电动巴士供应基于CTP技术的全新LFP高能量密度电池系统。

LG化学获ModelY订单

11月,外媒报道称,LG化学与特斯拉签订合同,将为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Y车型供应NCM电池,且该协议限定供货范围在特斯拉上海工厂。

墙裂了的广州车展

年底的广州车展一地鸡毛。疫情当下,如期举行已是万幸。

有没有新车也没关系,倒是看上去很美。只是,缺席者似乎正被刻上中国汽车阵亡者的名录上。有的品牌虽然来了,却已经死了。既无新车,更无新意,就是刷个存在感。

参与者与缺席者之间,是一道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墙。在疫情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面前,墙开始裂了。裂到有些车企依然是各种大小车展的常客,裂到有些车企只能隔墙相望,不再是相互守望。

华晨、力帆们熬不下去了,但是他们只是先烈。他们之后,墓志铭上还会刻上更多车企的名字。岁月是一把杀猪刀,不进则退的中国汽车市场,吉利、长城、长安胜子半步,崭露头角。

奥迪、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的大幅度增长,再次说明汽车消费升级是他们抵御脆弱风险的防火墙;以大众为代表的德系和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情况不同却大差不差,大众的销量有所下滑,但市场占有率不降反升,丰田、本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不退则。譬如,一汽丰田还实现了6%的增长,似乎疫情和其绝缘。以通用、福特为代表的美系车则挑战巨大,前景似乎“没戏”,以标致、雪铁龙为代表的法系车,双脚已经踏进了走不走来的泥潭,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两家韩系车企今年的总量,还不抵过去东风悦达起亚一家一年的销量……

以年车企合资股比政策放开为例,多天之后,中国汽车格局将再度重新改写。

现在是市场最难的时候,却也是车企成本最高之时,传统车不能放弃,新能源新四化加大投入,一方面没有了利润奶牛,一方面往里砸钱,无底洞一样。整个汽车行业被一个特斯拉搅和的天昏地暗,谈“特”色变。特斯拉之所以弄出大动静,最根本的在于它打着科技公司的旗号让很多人信,这种光环是很多传统车企短时间内做不到的,尽管未来特斯拉将来和街车无异。

买汽油车还是买新能源车、纯电动车,消费者也是困惑的。往往是,想买汽油车的人受制于车牌等因素,仿佛成了新能源的先锋。很少人能体会这背后的拧巴和没辙。

就像是难解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大厦缘何叫广场,香车为何配美女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只知道,前些年,有一届北京车展,其实也不光是北京车展,原本各美其美的香车美女,因衣着过于暴露、低俗,被令行禁止。

今年广州车展,重磅新车不多,重磅新闻不少。展台上,大小网红随处可见。显然,娱乐经济已经渗透到汽车行业,再牛的车也博不了眼球,也抵不过沃尔沃展台的华晨宇。

只是,在粉丝们“快感”般的尖叫的声后,车展再现购车优惠多少万元的吆喝声。

此时距离年结束还有“个把月”的时间。越过疫情这个山丘,发现很多人已经跟丢。

华晨破产不耽误发新车

虽然华晨集团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但该集团旗下合资品牌仍在正常发布新品。11月29日,华晨雷诺金杯合资后首款轻型商用车产品——金杯海狮王在北京区域上市。在自主业务持续亏损的情况下,包括华晨雷诺金杯在内的合资板块,对华晨集团的重要性持续提升。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华晨集团走向破产重整,反映出仅依靠合资品牌仍不足以支撑华晨集团的稳定发展。如果接下来能够完成重整实现“新生”,如何重振自主品牌将成为华晨集团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合资后首款新车

从定位上看,金杯海狮王为轻型商用车,官方指导售价为8.49万-11.59万元。此次上市的金杯海狮王产品包括城运王和商务王两大系列共计8款车。

华晨雷诺金杯成立于年12月,前身为华晨金杯。年7月,华晨中国以1元价格将华晨金杯49%股权转让给雷诺集团,华晨中国旗下金杯汽车持有剩余51%股权,由此形成华晨雷诺金杯。

虽然华晨雷诺金杯在国内商用车市场并不算头部企业,但此次金杯海狮王上市还是受到外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beie.com/jbzl/7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