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火红的青春在霍林河煤矿熊熊燃烧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

导读:回忆往事,甜蜜中也咂摸出苦涩的滞重。可不是吗,39年过去了,岁月的河流翻腾着浪花一去不复返。而在作者奚祖延记忆的长河中,波光粼粼的霍林河,河畔草原上火热的基建工程兵生活,随着时光的流逝,则愈发真实清晰......

作者提供的《难忘霍林河》的视频

在希望的热土上

霍林河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北端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深处,北距蒙古国直线距离多公里,是一块具有丰富煤炭资源的宝地,可谓一方热土。位于草原深处的霍林河煤矿设计能力年生产原煤万吨,是我国当时建设的最大露天煤矿,由基建工程兵第44支队承担建设任务。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年4月19日早上,嘹亮的军歌声中,我和江苏常熟籍的多个同乡战友,结束了在通辽市4个月的新兵连训练,乘坐沃尔沃大卡车,奔赴基建战场。颠簸多公里,途经扎鲁特旗,当天下午4点左右,我们到达驻扎在霍林河的基建工程兵第44支队建材大队11中队。我们这些新兵一下车,就受到中队首长和老兵们的热烈欢迎,中队长(也就是连长)带领着老兵来接我们,像见到盼望已久的自家弟兄。当时的中队长叫李福林,典型的东北汉子,一米八多的个子,豪爽、热情、大嗓门。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些中队首长和老兵大多是20世纪70年代吉林、辽宁两省的知青,响应国家建设霍林河大露天煤矿而由工人就地整编集体参军的,成为了很有时代特色的“工改兵”。我们的中队驻扎在离霍林河矿区机修厂3公里的草原缓坡上,两排“地窨子”是我们的营房。所谓的“地窨子”,是从地面向下挖一米多深,迎着太阳的方向有个玻璃窗用以采光,在油毛毡上面用草和泥抹平形成屋顶,从前向后倾斜与屋后的地面连为一体,而两边的墙是草和泥形成的“干打垒”。刚组建的中队什么都是简易的,条件艰苦,连喝的水也要用毛驴车到1公里以外的霍林河去拉,连泥沙带水拉到营房沉淀以后才能饮用。基建工程兵,顾名思义,是穿着绿色军装的兵,更是穿着绿色军装的工。11中队是采石连队,经过两天的休整,连队给我们发了工作服、安全帽,每人一把铁锹。经过简单的安全教育,我们当兵施工的生活开始了。4月下旬的科尔沁大草原乍暖还寒,我们穿着棉袄,肩扛铁锹视同扛着钢枪一样神圣地向工地进发。草原上本没有路,但又处处是路。工地离我们的驻地大约有3公里,隐入连绵的群山,我们的采石场就在并不太高但很陡的山上,唯一的设备就是一台发电机和一台粉碎机。到了工地,经过分工,一个排负责在山上打眼放炮,将石头从山上放到山下。我所在排的任务是将大块的石头送往粉碎机粉碎成石子,再由别的部队拉到矿区各个施工地点用于建筑、修路等。霍林河短暂的夏天很快过去,好像还没经过秋天,就进入了全年最寒冷的时期。风雪严寒,大雪封山,极端气候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在这种环境下,我们11中队圆满完成了5个月的采石任务。年9月18日,我随着连队整体调到驻扎在团部附近新组建的15中队,中队长是贵州籍的梁振华,指导员是甘肃籍的关应虎。中队的任务是进山挖煤,以保证供应整个矿区的冬季供暖。采煤地点距驻地大约15公里,在草原深处的一条山沟中。那时候,采煤方法是从山沟底部向山中延深掘进形成一个平峒,在平峒掘进过程中将矸石和煤炭分装分运,用矿车拉到井口外面。掘进过程非常危险,首先要打眼放炮,硝烟呛眼、呛嗓,由于通风能力不足要很长时间才能散尽,放炮以后还要及时支护,否则就会造成顶板垮落。在井下,我们犯过一次很严重的错误,万幸地是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上深夜班,人困马乏休息时,一位卢姓战友提议抽烟。虽然知道井下严禁抽烟,但年轻的我们抱着侥幸心理,五六个人无一反对地抽上了。第二天早上,我们正在睡觉,突然被人从坑上叫起,原来在井下抽烟的事不知怎么被区队长(营长)知道了。区队长亲自到宿舍把我们几个叫到区队部,狠狠地斥责了一通。30多年过去了,我现在想想还很后怕!经过一个漫长冬天的艰苦奋斗,我们完成了为全矿区供煤采暖任务,迎来了80年代第一个春天,我也正好年满20岁了。7月1日,15中队被整体撤编,集体调动到大珠斯花砖厂,我被分配到16中队。大珠斯花砖厂有几座砖窑,为霍林河矿区建设制砖。16中队专门负责生产砖坯,三个排各有分工,一排为搅拌机供土,二排负责运转搅拌机出砖坯,我所在的排专门负责将生产的砖坯用平板车拉到砖场码好晾干。作为专门码砖坯的人员,我一次将5块砖坯放到砖堆上,并依次摆放整齐保持一定的间隔。这个工作既单调又劳累,平板车源源不断的运来砖坯,只有及时码放完才不致影响全连任务的完成。采石,挖煤,制砖……回望那段岁月,尽管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工作环境恶劣,但我们发扬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战严寒、斗风雪,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连续作战,经受了锤炼和考验,在绿色的军营茁壮成长。

草原趣事

霍林河的夏天虽然短暂,但是特别美丽!草长得郁郁葱葱,到处充满了生机。雨后的早晨,雾气从草地上升腾而起,置身其中,仿佛处在雨蒙蒙、雾蒙蒙的幻境中。科尔沁大草原,又是花儿的海洋。草原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朵,这些花儿朴素中见珍奇、淡雅中显神韵,据说多是名贵药材。放眼望去,或星星点点绿、条条块块蓝,或片片黄、层层紫。红的、白的、青的、灰的,将科尔沁大草原装扮得鲜艳美丽、耀眼夺目。

我们最开心的是每年的7月20日前后几天,只要头天晚上下过雨,草原上每一堆牛粪下面都会有几朵圆润、壮硕、雪白的大蘑菇。战友们三五成群地到草原上去采蘑菇,用不了一小时,每人都能装满一军用挎包。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吃蘑菇由于没有食油,我们只能用清水煮,再放点盐,就这样,蘑菇的味道还是鲜美无比,至今还经常回味!后来,不知哪位高人战友说擦枪油也可以炒蘑菇,那时的霍林河物质很匮乏,我们就用枪油炒蘑菇,大家吃得也是津津有味,多亏没有食物中毒!霍林河的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白雪覆盖着大草原,一片白色的世界。白雪下的茫茫大草原洁净无比,但是有一件事却让我们非常尴尬,难以启齿。当时连队除了“地窨子”没有别的建筑,厕所是在露天用“干打垒”作围墙,也没有顶,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冬里,把屁股露在外面真是像用刀割一样的痛!由于水源地较远,饮用水都很困难,在霍林河的两年中,我们很多人没有洗过一次澡。年的春节前,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全身发痒,好像有东西在身上又爬又抓,我当即把身上正穿的一件红色运动衫脱下来,往烤火的炉子里一扔,只听“噼里啪啦”阵阵作响,我恍然大悟,原来,不知有多少虱子在作怪!在霍林河生活战斗的两年零一个月里,让人难忘的还有玉米大馇子和“发糕”。受当时生活条件限制,我们一线连队主要吃粗粮,即玉米大馇子、小米和高粱米,搭配极少量的细粮,整个冬天就是土豆、萝卜、白菜和极少量的肉类。而用玉米大馇子磨成的面,加上糖精做成的金黄色的谓之“发糕”的食物,是最让我们难以下咽的。尽管如此,冬天我们一天也只开两次饭,上午9点吃早饭,下午3点多吃晚饭。两年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艰苦却又美好的经历使我终身难忘、终身受益!我想凡是在霍林河生活战斗过的战友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艰苦生活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霍林河精神,在以后的人生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也使我们更加珍惜得到的每一点进步。这,就是霍林河精神的实质!

自学迎考上军校

年8月下旬的一天上午,我在上班路上巧遇在团部当文书的同乡战友朱剑民。在大珠斯花砖厂那样相对偏僻封闭的地方能够见到同乡很不容易,我非常激动。当得知他是因为考上了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马上就要离开部队前往江苏徐州上学时,我为朱剑民等几个老乡由衷地高兴。由于我一直在一线连队,工作地点又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根本不知道还有考军校之事,那天,我也暗下决心:明年,我也要考军校!

在狠下决心准备奋起直追的同时,我也知道,自己只是初中毕业,没有上过高中,底子太薄,又辍学多年,考军校真是心中没底!但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当天晚上,就给老家写信请家父向邻居借高中的数、理、化和语文教材寄到部队。接着,我买了整张的白纸,切成16开当作练习本,利用业余时间开始自学。晚上,为了不影响战友们休息,我买了蜡烛到“地窨子”里放包裹的小黑屋看书学习。在学习中,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老师指导,学起来特别吃力,尤其是数学。初中时我只学过二元一次方程,自学高中数学时,碰到的第一个概念就是一元二次方程,自己冥思苦想,反复琢磨了好几天才弄明白。好在有个同乡战友蒋明云,我们从当兵开始就一直在一起,新兵连是一个排的,到了老部队后从一个连到一个排,后来甚至到了一个班,他是高中毕业文化底子比我厚得多,他在学习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就这样,经过自己不懈努力,在各级党组织的关怀下,我抓住了机遇,赶上了报考军校的末班车(年最后一批招学员)。年3月,第44支队撤销。根据命令,在矿区的义务兵分配到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其他支队,继续服役。我于年5月14日第一批离开霍林河,5月16日到达山西大同第42支队第团。年8月下旬,我和蒋明云、徐建兴等同乡战友收到了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战友重逢

年6月军校毕业时,正值基建工程兵撤销,我被分配到江苏徐州矿务局工作(现在叫徐州矿务集团)。这些年来,工作地点多次变动,岗位多次变换。回望历程,最令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就是霍林河。渴望霍林河故地重游、与当年的战友重逢,成为我心头挥之不去的情结。

圆梦的机缘悄悄到来。年夏天,我参加全国煤炭系统“乌金杯”领导干部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分组赛正好和霍林河矿务局的领导干部分在一组,在交流中,我向他们打听是否认识李福林。恰好霍林河矿务局计划处的刘处长认识,向我提供了李连长的联系方式。就这样,我与霍林河再次接上了头!

1年7月20日,我带着12岁的儿子,相约我的军校同学、战友加同乡蒋明云一行三人,来到了阔别20年的霍林河,原11中队连长李福林和指导员唐学建等,盛情接待了我们。

昔日的霍林河矿区已建设成为一座崭新的现代化草原城市。我们参观了煤炭剥离现场,来到了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采石场和大珠斯花砖窑址,又一次饱览了草原风光。在草原深处的蒙古包里,我们大口吃手抓羊肉,大碗喝酒,唱着“战友之歌”,畅叙战友情兄弟情离别情,共同回忆当年基建工程兵第44支队奋战在霍林河的情景。我们想起了当年战斗的年轻身影,为能有机会为建设霍林河流过血出过汗而感到自豪。后来,我又通过互联网寻找到了远在甘肃省白银市人民银行工作并已退休了的原15中队指导员关应虎和新兵连排长苟晓军,通过李福林又联系上了原10中队连长马福吉以及小珠斯花3中队的排长、现在长春市工作的王兆龙等。隔了近40年的光阴,霍林河依然如此难忘!衷心祝愿霍林河矿区繁荣昌盛,衷心祝愿在霍林河战斗过的战友们幸福安康![感谢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回忆史料编委会的王时先生推荐稿件]

作者简介

奚祖延,年12月入伍,基建工程兵第44支队战士,年考入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经济管理专业,年毕业。曾任徐州矿务集团副总会计师,年6月退休。

源于基建工程兵战友之家修筑天山公路时的“铁骑兵”“名教头”多万解放军预备役"归队",意义究竟有多重大?“四人帮”被捕,邓小平感叹“华国锋这人,选对了”邓朴方与“康华事件”申纪兰——人民当家作主的模范代表你对这世界的真实光景了解有多少?四个从坟墓里统治世界的人抗洪一线,71岁的老兵让人泪目!

基建工程兵风采网

主编:山云野鹤

投稿联系

wx: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beie.com/jbzl/5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