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越来越清晰明确养老产业的发展路径和重点方向,同时,“互联网+养老”成为了一种新常态。那么近期,都有哪些重要资讯,请看以下。
中国网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我国护理事业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发布会上介绍,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来看,我国现在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概是2.4亿,65岁以上老年人是1.6亿,其中部分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这样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对于家庭来讲,负担是很重的,一方面是经济上的负担,其实更大的负担是对于这些老年人的照护。
下一步要如何做好老年护理和老年照护呢,焦雅辉表示,重点要解决4方面问题:
一是解决谁来照顾的问题。按照“十三五”护理规划,到年,全国护士队伍将达到万。下一医院延伸到社区,延伸到家庭。大力发展护士队伍数量的同时,加强老年护理员的队伍建设。
第二要解决照顾谁的问题。全国有2.4亿60岁老年人,包括健康老人,一些有慢性病的老人,还有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医政医管局正在制定关于老年照护评估的标准,通过评估决定这些老人是要进行机构护理,还是社区护理,还是家庭护理。不同方式支付的渠道不同,在医疗机构里面,可能需要由医疗保险来支付;在机构或者社区,可能是由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还有一些通过发展商业保险的模式,来解决一部分居家的费用支付问题。
第三要解决在哪里照顾的问题。现在全国有一些老人在医疗机构里接受康复以及慢病护理,还有一些护理中心、护理院和护理站,也有很多老人在这里面接受一些医疗照护,另外还有一些养老院。国家目前正在大力推行医养结合,有些老人是在养老机构里面,我们鼓励养老机构设置一些医疗机构,来解决医和养结合的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签约以及设置家庭病床,上门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社区的照护和家庭的照护。还有一些老人需要经过规范培训的护理员队伍,在家庭提供一些居家的照顾服务。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机构护理不是主要方向,将来老人照护的主体和主要模式应该是社区和家庭,特别是在社区,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探索互助式的养老,在城市有这种集中的老年人公寓和社区,在农村还有像民政部门推的养老的“幸福院”,还有互助的养老模式,在村卫生室附近,由村医提供日常的健康服务。
第四是要解决谁来出钱照顾的问题,也就是说筹资。涉及到长期的医疗照护,需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像日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医疗保险以外还有长期护理保险,就是解决日本的老年人长期医疗照护问题。我国是由人社部门牵头,也在全国选了一些城市,在做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这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长期医疗照护费用负担问题。当然各地的模式,筹资出钱的渠道也不完全一样。
证券时报网近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开发指引的通知》(银保监发〔〕20号)正式发布。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开发指引》(以下简称《产品指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银保监会表示,税延养老保险产品可提供养老年金给付、全残保障和身故保障三项保险责任。其中,养老年金给付是指产品进入领取期后,保险公司向参保人终身或长期给付养老年金,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产品提供终身领取方式或长期领取方式。养老年金给付责任是市场上现有的养老年金保险产品都具有的,这也是税延保险产品应提供的最基本的保险责任。
此外,为了进一步强化税延养老保险产品的保险保障功能,还提供了全残保障和身故保障保险责任。具体是指,参保人在开始领取养老年金前(60岁前)全残或身故的,保险公司除给付其个人账户内积累的养老金外,还额外赠送相当于账户价值5%的全残或身故保险金,这是目前市场上的养老年金保险产品所不具备的,实际上也是产品设计上的让利体现。
北京商报在年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的社区居家养老主题论坛上,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为改变有养老机构看似人气较旺但提供的服务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近期北京将出台针对养老驿站市场“流量”进行补贴的政策,即凡是北京的养老驿站,除政府性的项目外,运营方纯粹从市场上获得的收入将按照五成甚至更高的比例获得财政补贴。
具体来说,李红兵介绍,北京即将出台的、关于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支持办法中,将对养老驿站获得的服务流量进行支持,“这意味着,驿站开始提供服务过程后,除从政府承接的项目外,通过市场运营产生的收入,将成为获得补贴的‘流量’,政府将按照收入的50%甚至更多对这部分流量进行支持”。李红兵表示,这项政策实际上是对运营方提出一个潜在的要求,即驿站必须面对市场需求提供服务,并且服务后要能够“变现”。据悉,这项政策出台后,将以三年为时间节点,三年后经过评估再决定是否继续或进行调整。李红兵还强调,这类补贴的发放将“不论出身”,营利性、非营利性机构,抑或是国企、民企只要符合要求,就可以拿到这笔钱。
辽沈晚报沈阳市人大常委会近日审议通过市人大内司委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报告显示,沈阳从年起开始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年,沈阳提出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等目标任务。结合98%以上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差异化突出的实际,将养老服务资源逐步向居家、社区转移,初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护相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沈阳市人大常委会据此提出建议:建立完善与老年人实际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规划。具体包括采取公建民营、市场化运作方式,利用社区内闲置设施,因地制宜兴办家庭化、连锁式、小型“嵌入式”护理院、养老院,就近提供日托、康复、护理以及上门服务;发挥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辐射作用,扩大服务范围,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急、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引进信誉高、质量好的养老连锁服务机构,盘活日间照料站,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助餐配餐、医养结合、家政、心理疏导等服务;探索“互联网+”模式,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融合,整合衣、食、住、行、医、学、购、乐等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信息网,使老年人通过信息平台对接,享受远程医疗、紧急救助、物品代购等便捷服务。
长江日报为进一步加强全武汉市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即日起,武汉市民政局、武汉市卫计委、武汉市质监局、武汉市食药监局、武汉市公安消防局五部门将联手检查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共有项检查内容,逐一进行打分验收,基础指标不合格的养老院将被点名通报。
据介绍,此次检查,将根据《养老院服务质量自查和检查表》标准要求进行,检查标准具体包括:持有国家职业资格的养老护理员占比不低于30%,或所有养老护理员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老年人居室面积适宜,自理、部分失能老年人的房间不超过4张床位,失能老年人的房间不超过6张床位,老年人房间床位平均使用面积不低于6平方米,配备相应生活设施设备和物品;每周至少检查1次老年人房间有无过期食品等。着重检查养老机构设施安全、消防器材配置、食品安全、用水用电安全、服务管理等。共项检查内容,将逐一进行打分验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鼓励引导广大城乡居民早参保、多缴费、长缴费,提高我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
河南省将健全缴费激励机制,增加缴费梯次补贴,加大政府缴费补贴力度,多缴多补。根据《意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共有15个缴费档次,最低缴费元补贴30元,最高缴费元补贴元。
为鼓励引导城乡居民早参保、长缴费、不断保,《意见》规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在逐年连续缴费满15年后,再逐年连续缴费的,每多缴一年,在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时,每月增发缴费年限养老金3元,随本人养老金发放。
山西经济日报在刚刚落幕的第四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上,医院老年医学科凭借自身强大的医疗护理实力,经过层层评审、考察、答辩,成功入选国家首批“老年医疗照护培训基地”,也是我省唯医院。
该科主任张丽晖表示,该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老年医学、老年照护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同时拓宽培训方式,积极利用“互联网+”模式,围绕养老和老年健康行业的热点问题,展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定期培训班、继续教育等项目,为我省养老和老年健康事业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搜狐科技近日,腾讯应用宝发布的《老年用户移动互联网报告》(简称:“报告”)显示,年以来,手机网民数量增长79%,老年网民数量增长%,老年人触网速度是整体移动互联网普及速度的1.6倍。
目前,国内老年网民数量已经高达万,占老年人口比例20%,也就是说每5位老年人口中就有1位使用手机上网。
报告显示,在老年网民用户画像上,一线城市并非老年网民的聚集地,二三四线城市的用户数量占比均超过一线城市。一线城市仅占13%,二到四线城市占比75%;其中二线城市最高,占比38%。
同时,老年网民中高学历(大专以上)用户占比近30%,大幅超越整体网民。60岁成为老年网民用户分水岭中,51-60岁人群占移动互联网老年用户的75%。
年轻人爱移动互联网新鲜的事物和APP,而老年人在这一点上并不逊色于年轻人。报告数据显示,每位网民平均手机下载APP数量为33个,而老年用户下载APP数量超过20个的占85.5%,并且约五成老年用户下载APP数量超过30个。
同时,在子女眼中,父母用手机上网主要就是阅读资讯、社交和观看视频。但实际上,老年用户对于潮流APP也很有兴趣。《老年用户移动互联网报告》显示,全民K歌、美颜相机、抖音三款年轻人喜欢的潮流APP,老年用户同样喜欢。在追求健康上,老年人也善于用APP来帮助自己。老年人喜欢用下厨房、摩拜单车、糖豆广场舞等APP来健康饮食、健康出行、健康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