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旋转跳跃闭着眼,又是驻场艳阳天。
大家好,我是忙碌一天,想在胡同里找个地儿坐坐而不得的曾师傅。
话说我每天早上来胡同上班儿的时候,
都觉得自己即便是胖子,
那也是柔软的胖子,敏捷的胖子,
旋转跳跃闭着眼真不是开玩笑的,
毕竟我已经练就了从胡同里根本堵得动不了的车队间腾挪穿行的本领。
那些车啊,
唉,真让人头疼,
它们在胡同里既不好开,也不好停,
更挤占了许多胡同居民活动的空间,
可以说,整理胡同交通是帮助我们理清胡同空间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所以我们从接手方家胡同项目重任之初,
就拉来了院里专搞交通的小伙伴胖子,
来和我们一起扛这个大雷,
好兄弟,一起走!
“鲜、肉”组合
01
杂乱的胡同就像无从下脚的客厅
方家胡同复合性是有了,但却杂乱无章……
在我的理想中,
胡同空间本应该呈现一种高度有序的复合性,
它既是居民日常起居进出的必经之路,
也要承载适量过往车辆交通,川流停泊,
还要为街坊邻里照面儿聊天儿的提供交往空间,
同时也得为孕育胡同的精神文化内涵贡献力量。
不过理想虽然很丰满,现实却总是那么骨感。
我眼前这个方家胡同的空间,
复合性是有了,但却杂乱无章……
小到植物晾衣架大到摩的三轮车,甚至还有废弃不用的汽车,所有的东西都堆积到胡同里,让那些本来需要在胡同停车的、在胡同打牌的、从胡同穿行的胡同居民们,没地儿可用。
面对交通、休闲、健身、散步、访古、探幽、交友、艳遇……种种眼花缭乱的需求,
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讨好型人格的天秤座设计师,
都想尽可能满足大家,
可是胡同空间就是那么可怜的一点点,
满足任何一种需求都势必需要对各方的利益进行协调取舍。
混乱的停车抢占空间
想搞清楚胡同空间,
得看看这胡同里的大家每天到底在干什么。
于是有一天,我和胖子就愉快地相携去蹲点了。
那时候正是早上,上班的小汽车多,在胡同里干按喇叭也走不动,骑自行车的更多,但毕竟车小,从缝里“哧溜”一下就穿过去了。
但骑车的也得长点儿心,路两边好多大爷大妈养的花,又高又大,都放在胡同路边,一个搞不好,就要真实的上演“撞到树上”的惨剧了。
那些汽车也不好过,胡同房子老旧,大家经常有修房的,院子窄小,砖头废料没地儿搁,也都堆到了马路上。
门口堆积的建筑废料
经过调研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
方家胡同公共空间总面积为左右平米。道路面积占据平米,现状停车和自行车共占据了平米。这两项加起来就是84%。剩下的空间里,树池和各种杂物占据了平米,只有平米左右的地方可以勉强算成公共空间,但也堆满了各种边角料,充斥着空调机,电箱,灯杆等各种设施。
这可怜的平米仅仅占了胡同空间的6%。
街道公共空间权重分析
如果把胡同空间当作自家房子,
那就是一个没有客厅、无处下脚的家,
谁都不希望自己家变得拥挤又混乱。
但是当其作为公共空间的时候,
虽然也想其整齐有序,
但无奈力所不能及,
这才成了现在的样子。
身为胡同的完美主义设计师,
我们秉承着不放弃每一点居民需求的初衷,
搞了许多次调研和访谈,
发现大家对于把胡同空间变的更美这件事还是非常有需求的,也希望有更多的休憩、健身、交流空间。
无处休憩的老人
胡同口狭小的活动空间
植物外摆
因缺乏使用空间而闲置的健身设施
02
停车摸底大作战
方家胡同复合性是有了,但却杂乱无章……
想达到“找空间”的目标,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胡同内大量的停车需求与有限空间之间的矛盾。毕竟如果彻底忽视停车问题显然对居民也很不公平。
为了能够尽可能的解决停车需求,我们需要了解胡同到底有多少停车。
首先凌晨2点半点以及上午10点半,辛勤的物业大哥起早贪黑对胡同的停车情况进行了摸底,对胡同内所有停车的牌照以及车型进行了统计。
凌晨02:30停车调研
上午10:30停车调研
在美丽又聪明的少女L的带领下,
我和胖子通过录入车牌号,车型尺寸、颜色、各种特征备注进行了资料初步整理,
这些特征包括但不限于是否有车罩,车罩的新旧程度等,这是为了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是僵尸车;
我们也会对是否是临时牌照车、电动车进行备注,尽可能准确录入并分析数据。
车型尺寸颜色等情况统计
经过数次调研,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匹配分析。最终努力没有白费,得到了一些结论:
夜晚胡同内共计停放有82辆汽车,白天共计停放有59辆汽车。胡同内停放的车辆以中小型为主,1/4的车辆长期不使用,停车位周转率很低。同时存在废弃车辆需整治。
这就说明其实胡同里面的汽车有很大一部分是经常闲着趴窝的,因为出去了就有可能停不回来了。
其次,胡同内部通行工具的丰富以及复杂程度,也是远超我们的想象。
首先,机动车中,
家用的既有豪车,也有僵尸车、废弃车,
还有一些是功能性的,比方说救护车、消防车。
另外我们还发现了各种奇奇怪怪的车,有些甚至让搞交通的胖子都大开眼界,表示之前从来没见过,真是太社会了。
而且随着施工的同步进行,各种特殊施工车辆也是接连亮相。
被人废弃的金杯
大量闲置车
“瓢虫”牌小汽车
迷你施工车(曾大师出镜~)
不单单汽车,非机动车也是呈百家齐放的态势。各种市面上已经绝迹的老式自行车,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踪影。电动车、三轮车、快递摩托车、共享单车,在这里形成了多元丰富的大杂烩。
03
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看我十八般武艺占车位……
面对如此复杂的停放需求,
大家为了能占到一个车位,真是浑身的智慧细菌都用上了。
用地锁、自行车占车位这都仅仅是基本操作,
还有用植物、可折叠护栏等很多风骚操作
叫人大开眼界,不得不叹一声,群众的智慧真是无穷的。
用地锁抢占车位
用植物阻隔停车
自行车抢占停车
用卫生纸画车位
收放自如,功能复合,手法实在太高明
用白菜画车位
“楼上监控,勿动”高科技手法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借鉴了外国朋友的成功经验,
比如以下这些让人跌破眼镜的操作。
国外的优秀案例
综上所述,为了防止地球被破坏,为了守护世界的和平,规划师作为居民眼中可爱又迷人的正派角色,需要处理好各方需求。
04
方家胡同怎么办?
未完待续……
让我们说回方家胡同。
调研结论显示晚上停放了82辆车,并不代表胡同居民的全部停车需求就是如此,它仅仅代表胡同只能停下这么多车。
真实的需求经过物业上门统计得知,要在这个数上翻一番,也就是说目前胡同本身只能满足不到一半的停车需求。剩下大部分需要停到安定门内大街,或者其他较宽的胡同中去。
方家西口宽度窄,临近的方家小学早晚上下学有大量家长的接送学生,如果单独设置停车设施一定会吸引周边大量的其他居民将汽车停入方家胡同,造成更严重的交通拥堵。
这种混乱又复杂的情况让胖子那个专门搞交通的都头痛不已,更别说我这天天蹲胡同的了。
居民的需求、设计的紧迫、施工的工期,
一个又一个的原因敦促着我们快点拿出个方案来,
塞下这一辆辆汽车,换来一个个笑脸。
方家小学每天上下学盛况
作为胡同的设计者,
我们得在胡同有限的空间里,
在尽可能保证居民们生活舒适的基础上
进行相对有序的疏解和引导,
争取还胡同一个有序的复合空间。
于是身负重担的我们,又踏上了借鉴取经的道路,想在前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经验智慧里,找到灵感和启发。
“鲜、肉”组合再出发
欢迎大家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