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精选新闻
1、海关总署今天将公布9月贸易数据。2、离岸人民币一度大涨逾0.7%,重返6.90之内。3、央行行长易纲表示,目前中国宏观经运行平稳,防范金融风险初见成效,年初预定的增长目标可以实现。现在杠杆稳住了,是个重大的变化。4、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年)。5、住建部否认棚改货币化“推高房价”称,要因地制宜,不是取消。6、据财经杂志,已有权威人士和专家学者加紧调研,拟向监管层建言,希望再次考虑设立万亿级股市平准基金。7、基金业协会力挺股市:市场最差的时候就是投资最好的时候。8、商务部:美方领导人近期对华政策有关言论罔顾中美经贸合作事实。9、受美股大跌影响,11日沪指全天单边下挫,盘中跌穿“熔断底”,失守点关口,较今年高点下跌逾点,个股一片凄惨,两市近千只股票跌停。10、华晨中国发布公告称,沈阳金杯汽车以29亿元向宝马出售华晨宝马25%股权,宝马持股比例将升至75%。11、国家能源局官员:有关部门将研究制定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12、美国三大股指再度收低,道指、标普指数下跌逾2%,纳指跌超1.2%,创五个月以来新低。13、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美联储是独立的,鲍威尔“切中要害”;特朗普从未干涉过美联储的政策。14、COMEX黄金期货收涨2.87%,报.7美元/盎司,连涨三日;NYMEX原油期货收跌2.99%,报70.85美元/桶,创9月21日以来收盘新低。
来源:财联社;国金证券研究所深度研究港股及中概互联网行业点评:互联网行业全面下跌,折射深层结构性问题
消费升级与娱乐研究中心-裴培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监管趋严和行业转型虽然构成了巨大压力,但是有利于龙头公司进一步占据资源、扩大市场份额。而且,只有龙头公司能够负担向B端转型、向海外扩张所需的资源。腾讯控股、阿里巴巴两大综合性互联网巨头将在转型时期进一步巩固自身地位;专注于B端业务而且已经取得规模效应的有才天下猎聘、中国有赞受到宏观经济和监管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实现独立于行业整体的较快增长。
事件
10月10日夜间至11日白天,中概股及港股互联网板块全面大跌:腾讯控股跌6.8%,阅文集团跌8.7%,美团点评跌10.1%,跌幅均大于恒生指数;阿里巴巴跌5.9%,陌陌跌7.0%,微博跌7.5%,拼多多跌9%,跌幅均大于标准普尔及纳斯达克指数。A股申万传媒指数也下跌7.2%,跌幅大于上证指数和沪深指数。
评论
互联网行业面临的是结构性问题:年一季度末,腾讯率先出现回调,当时市场普遍归因为“吃鸡”游戏无法变现等产品因素;二季度末,阿里巴巴亦从高点回调,市场普遍认为是短期业绩波动的问题。此后,几乎所有港股及中概互联网公司都出现了深度回调。我们认为,互联网公司的问题不是孤立的,不是几个龙头公司的季报或者产品节奏所决定的。现在,有必要检讨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中长期投资逻辑,尤其是正视三大结构性问题:行业监管趋于严格;宏观经济放缓导致的消费减缓;“出海”暂时无法为业绩带来巨大提升。
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监管都在趋严:年3月起,网络游戏版本号暂停发放,至今尚未恢复;8月,《电子商务法》通过,强调了电商网店纳税和平台自我审查的义务;在此期间,各大网络视频及短视频平台也纷纷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约谈;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的监管也明显更加严格。我们认为,互联网行业也进入了“调结构”阶段,监管部门越来越重视互联网平台的社会影响。虽然“互联网+”仍然是国务院大力推进的战略,但是其重点在于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监管重点的转向,为全体互联网公司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业绩压力。
经济放缓导致互联网公司寻求B端业务:绝大部分互联网巨头都是“消费互联网公司”,直接或间接从消费者获得收入。过去十多年,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的网上付费能力和意愿都在提升。但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指望消费者继续大幅度增加与互联网相关的开支,是不太现实的。因此,互联网巨头纷纷强调“B端业务”,腾讯、阿里均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投下重注,在港股和中概股市场也出现了猎聘、有赞、微盟、极光等一批以B端业务为主的互联网上市公司。但是,大型互联网公司的转型不可能迅速完成,中长期压力将持续存在。
“出海”暂时无法为互联网行业带来巨大提振:年以来,互联网巨头加快出海步伐,到东南亚、日韩、印度乃至欧美去寻找新的增长点。腾讯、网易的游戏业务在海外已经取得一定突破;阿里在东南亚和印度电商市场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京东、拼多多也在寻求海外扩张。但是,海外市场非常复杂,投入期会很漫长,潜在风险不可小视。我们估计,未来2-3年,“出海”将消耗互联网公司的大量资源,但是无法为业绩带来立竿见影的提振。
短期业绩或产品因素不足以扭转行业大局:许多投资者还在盼望部分龙头公司短期业绩超预期,从而提振整个互联网行业。然而,即便腾讯、网易再推出几个爆款游戏,或者阿里、京东、拼多多在双十一购物季的GMV增长超出预期,仍然不可能解决上面提到的三个结构性问题。投资者很可能需要调降互联网行业的长期增长假设,同时调高折现率以反映监管风险、转型风险和海外扩张风险,这都将对估值构成进一步的压力。
风险提示监管进一步趋严;从C端向B端业务转型的风险;出海相关风险;估值可能仍然偏高。
万“死肥宅”的信仰,网游历史的奇迹,DNF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消费升级与娱乐研究中心-裴培
投资建议
腾讯控股年受到“吃鸡”游戏无法变现、《王者荣耀》自然衰减的影响,游戏业务增速大幅放缓。但是,腾讯手中仍然有DNF、LOL这样的端游王牌IP,运营能力仍然是全国第一。只要手游市场恢复常态,腾讯并不缺乏爆款游戏,而且可以实现游戏IP的多品类交叉变现。
网易近两年的新游戏成功率不高,在电竞、二次元等新赛道上表现平平。但是,网易与暴雪合作关系紧密,而暴雪拥有《魔兽世界》《暗黑破坏神》等尚未移植手游的端游IP,号召力绝不在DNF之下。我们认为,网易终将受益于暴雪的“端转手”战略,只是时间和程度尚不确定。
基本结论
年,是DNF(地下城与勇士)由腾讯代理在中国上线的十周年。当DNF上线时,腾讯只是网游行业的老三,最热门的游戏还是《热血传奇》《魔兽世界》;如今,腾讯已经是端游和手游市场的双料霸主,DNF竟然保持着中国乃至全球最赚钱端游之一的地位。毫不夸张地说,DNF的历史就是腾讯游戏的发家史,也是中国游戏行业的变化与转折史。
当投资者还在争论“娱乐产品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时,DNF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内容是一切的源泉;强大的核心玩法+优秀的数值设定+用心的平衡系统=长线爆款产品。多年以来,无数竞品想抄袭DNF的“MMO横版格斗”玩法,就连腾讯自己也推出过类似产品;但是,在一切都做到极致的DNF面前,模仿者完全无法松动其玩家基础。
腾讯游戏的运营能力因DNF而锻炼壮大,在DNF中彰显得淋漓尽致:全渠道高效率社交导流;平均三天一次的维护更新;准确而有节制的拉回流玩家活动;通过丰富的职业系统拉长生命周期。年以来,为了顺应手游崛起的潮流,DNF运营团队主动提出“首席备胎策略”,主动轻度化、甘做玩家备胎。从DNF运营中吸取的经验,还可以用于新产品的开发。
年,我们估计DNF在国内的月均流水接近10亿元。这款老游戏还能火多久?从腾讯官方数据和我们自有监测数据看,年DNF玩家仍然没有明显流失,甚至因为十周年庆而加剧了消费,再战十年不是梦。
早在年,腾讯就宣布将代理DNF手游。鉴于DNF的IP号召力,腾讯一定会将其打磨到极致。如果游戏版本号发放恢复正常,我们预计年DNF手游上线的可能性很大。从DNF端游热度和腾讯发行手游的历史经验看,我们认为DNF手游很可能取代《王者荣耀》的畅销榜第一位置。
风险因素:监管风险,IP权利风险,产品生命周期风险,估值偏高风险。
研究点评半导体周报:华为推出全场景AI方案,国产大硅片是否前途未卜?
创新技术与企业服务研究中心樊志远/宋敬祎/范彬泰
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