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工文坊,离沈城百姓最近的文学平台
作者简介:
杜巍,男,汉族,年生,文学学士,供职于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国文学》、《辽宁招生考试》、《西部散文家》、《燕都晨报》、《沈阳晚报》等各类报刊杂志,《文化朝阳》、《中青在线》等各类网站,作品收入《当代位优秀诗人诗歌精选》、《朝阳新世纪散文选》、《朝阳,我可爱的家乡》、《朝阳青少年优秀作品选》、《绿梦家园》《中华活页文选》等年度选本。
创作心语:
文由心生,一段美好的文字,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腻感悟,每创作一篇文章,就收获一份成长。因此,我热爱文字并执着追求。
那乡·那物·那些人
在广袤的大草原上,我总能找到一片心灵的栖息地,在草原与农区交界处,我的家乡脚下曾经是叱咤风云的古战场。是战死的老马,喂肥了这片草原,是曾经鏖战的将士滋养了牛羊,催战的马蹄声随风消逝,呼伦湖的清澈荡涤了血污,历史的风沙一路开进,把远古的营养揉碎,肥了草原,壮了牛羊。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呼伦贝尔的深处,那里有我的家乡我的家。还有和我一起长大的故事。
怀乡
我不喜欢城市的冰冷和束缚,城市在马路上,追赶前行、推推嚷嚷,汽车在无休止的等待中等待,一路嘶声喊叫,像冲锋陷阵的炮兵车,一路杀敌向前,走得太急了,城市把快乐丢在了路上。我很庆幸在城市呆倦了,我还有个家乡,那个愿意为我褪尽繁华,愿意还我本真的地方。
家乡,没有任何城墙的防护,顶破大天去,只不过有几个防护牲畜的篱笆,前后相合构成了一个篱笆院,篱笆院上种满了葫芦、牵牛花,绿叶和小花覆盖之上,软绵绵的装饰整个院子,这是一个温床,晚上鸟儿在里面过夜,一代接一代的孕育故事就在这里伴着篱笆生长,小鸟们在这里谈情说爱,在这里娶妻生子,傍晚驮着夕阳归巢,在这里叽叽喳喳,说长道短、谈天论地。村庄都有这样的故事,篱笆院收藏着邻里间的过往,篱笆院伴着乡愁疯长。
老井
村后一口老井,以谦卑的姿势,从我出生不知多少年前就躺在那里,这口井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村庄的人们,井水不甜,却很涩,喝井水的人们都有大骨节病,可是人们已经习惯了它的苦涩,就像是母子俩,母亲再丑,儿也会跪倒在面前叫声娘。到井边挑水,碰到三姨、李叔还有好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在井台上聚集,这井成了茶余饭后大家闲聊的地方。这里是村里最有温暖,最有真情的地方,坐在井台上,像坐在母亲的怀抱里,借着夕阳的余光,锄了一天地的子孙们,来和井口问个安,顺便邻里们道道家常,谈谈天下大事、问问晚餐何味。老井的乳汁哺育着方圆几十里的人们,老井成了家的标志,有井就有家乡,井和乡是连在一起的。
村里姑娘们的明眸是老井给的,清凉里透着淳朴,人们的乡音是老井给的,硬气的唱腔里透着草原汉子的温柔,人们的肤色是老井给的,黝黑中透着丰盈,连同人们的一身病,都是老井给的,出门在外的草原人,总有一份宽广的胸襟,总有令人欣羡的豪爽,草原人的血脉里钢劲夹杂着柔情,村里人说,这井水哺育你一时就跟定了你一生,水波不兴的老井,打你出生起,就埋在了你浅浅的笑靥里。
老井的故事就像井本身一样,遥远而悠长,每一次修井都能重拾起老井过往的年华,修井时,井沿儿边,聚集全村的老小,向一个盛大的节日,老人在前,晚辈在后,绕着井口来回的走,梵上一炷香,全村人向老井深鞠一躬,然后修井便开始了,这是井台是最热闹的时候,孩子们欢笑,鸡鸭鹅狗也跟着四处撒欢,修修缝隙,理理石头,杂草、水壶捞上来了,大壮的弹弓,山菊的口袋,喜旺娘的毛衣针,统统捞上来了,一不小心掉下去的东西就这样被老井保存着,这井就是一个老管家,一个个老井的故事被打捞后晾晒在乡亲们的生活中。
小河
绕村而过的小河,同样悠远而漫长,它流淌的时候总是哼着小曲,转村而过的时候就换个调,多少年了,小河依旧穿流不息,夏天的时候,小孩子常在这里洗澡,小毅媳妇在这里洗衣服,立香的爱情伴着小河流淌,听着恋爱的温柔与甜蜜,小河还有些羞涩,不好意的掩面而去。长年累月,小河像是伴奏曲,从村子这头流向那头,张家的鹅,李家的鸭,都在小河里游戏,小河看着老人离去,看着孩子生长,看着四季轮回,看着花红柳绿,看着日升西沉。小河一句话也不说,但河水里藏满了乡村的历史。
新婚的唢呐声把小河从梦中惊醒,栓柱娶了邻村的二翠,花轿路过小河边,一枚硬币从花轿上扔下,这是新人在祈求河水的保佑,小河默默的收下了,它知道明天村里的大成奶就会把硬币捡走,大成奶是孤寡老人,每一分钱都看的仔细,不久之后,钢蛋儿爷过世了,老人家最后一次从小河边走过,又是一枚硬币从送葬的队伍里丢进了小河,这是已故老人能顺利抵达天堂的祈愿,小河默默的接受了,旧人走了新人还会来,小河会率领层出不穷的乡亲们,从生长到老去,一刻也不会停留,载着欢乐和忧愁上路,乡村有了奔头。
树林
村子西南方有一片茂密的树林,大振哥总是悄悄走进这里,一个人良久的站立,太阳光斑驳的穿林而入,倾泻在这个庄稼汉的脸上,那阳光和着微风,使你通体清爽,大振哥爱这片树林,就像我爱我的家乡一样,大振哥曾与树林短暂的离别,背井离乡后,他每晚做梦,都会梦到自己徜徉在林海间,回乡后他与树林更亲了。年少时,大振哥在林子里捣鸟蛋,捉野鸡,这片林子伴它长大,如今娶妻生子,他怎么会舍得把相恋的记忆遗失,热爱就要相伴直到老去,
对树林感情最深的还有大喜,大喜听村里人说,当年张奶就是在树林里捡到的她,树林是它第二次生命开始的地方,没有人知道大喜的亲生父母是谁,只有树林知道是谁把她遗弃的,大喜长大了,大喜每天都来树林玩,在这里她的爱情萌芽了,那年春天,桃花开的正旺,风一吹,满地都是红的,就像她的脸,在相恋的日子里,他们常常到树下说些热乎乎的话,猛一抬头,桃花落尽,天空依旧那么蓝,大喜的儿子已经两岁了,结婚时种的树,已经高出了孩子大半截,青春不再,时光恍若千年梦幻。孩子和树比高,树看着孩子生长,董事的孩子在树上刻下全家人的名字,不规则、不美观,好像是远古的文字。就这样小树带着全家人的希望迎着烈日往高处长。
尾声
天暗了,父亲牵着老牛回家,忙了一天的农活,该歇歇脚了,父亲的鼾声沾满了泥土和青草的香味,炊烟袅袅升起,薪火味在母亲久咳的肺里旋转,下沉的落日,向铃声一样把村里的老小集中在井台边,老猫也来了,张宝、孙婆的玩笑声,让老猫有些犯困,便悄悄回家了。
夜深了,家乡格外宁静,没有鸣笛和堵车的叫喊声,乡村睡着了,我站在远离故土的地方,久久的徘徊。我想故乡在远方,家在心里。
猫冬·过年
在东北,猫冬是对劳累时光最好的休整,这段时间农民忙完了一年的农事,趁着冬天到来,歇息在自家火炕上,养精蓄锐,补足体力,待来年开春大干一场。猫冬时光里,因为没有农事的烦扰,大家走亲戚,串朋友,是乡村里生活气息最浓的时候。时至今日,虽然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东北的猫冬习惯,依然没变。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这首童谣伴着一辈辈儿乡村人成长,这也成了老百姓对新年盼望的最好表达。过年是老家人猫冬时光里最重要的节日,自打农历十一月开始,这年便在乡亲们口中念叨,什么衣服过年穿?什么东西过年吃?什么事儿过了年办?可以说,猫冬时候乡亲们忙活的最欢的事儿就是忙着过年。有人早早的就在院子里竖起了灯笼杆子,有人把大红灯笼挂在大门两侧,有人借着冬天气温低,在水桶里冻个大冰灯,里面放上蜡烛,摆在院墙上,这些个亮色使人们在猫冬时不孤单,有盼头,而且营造了红红火火的氛围。
每当猫冬时光到来,杀年猪是必不可少的,养了一年的猪,趁着最肥的时候宰杀,可以让一家人吃上整个冬天,在没有青菜的冬天,肉是东北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馋人的猪肉炖粉条,让寒冷的猫冬时节从内到外温暖起来。庄稼人的热情是发自内心的,杀完年猪邻里乡亲之间,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挨家挨户吃猪肉,互吃年猪,是东北流传的老村风,那种倍儿亲倍儿亲的热乎劲,是分外感人和诚恳的。早些年,没有电话,通信工具没有普及,杀年猪的东家,要走家串户的通知吃猪肉,如今科技的进步普及到了乡村,打一个电话,吃猪肉的乡亲们自己就上门了,省去了走家串户的辛苦。这股吃猪肉的热闹劲,至今仍然沿袭。
杀完年猪,家家户户开始蒸粘豆包,这粘豆包面儿可十分有讲究,有的是黄米面儿,有的是江面儿,也有将两者掺在一起的,但无论什么面儿,在几种面的参合比例上的讲究,往往只有老人家才能拿捏的准确,一种面多了,导致豆包太粘,吃的时候夹不起来,另一种面多了,豆包失去了筋道劲儿。所以,在农村,把粘豆包蒸的恰到好处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地道的庄稼媳妇。每当蒸粘豆包时,大姑娘、小媳妇聚在一起,互相帮忙,说说笑笑,在贼拉拉冷的三九天里,异常温暖。端着刚出锅的粘豆包,在冰雪里冻透后,储存起来,蒸完粘豆包,这年味一天比一天浓起来。
在农村,赶大集是准备年货必去的地方,早些年,交通不方便,办年货常常要走10多里山路,如今,道路修好了,交通方便了,年货大集也办在了家门口儿,固定时期出现的集市上,各类商品应有尽有,乡亲们你一包,我一袋往家扛,这股忙活劲儿,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无法体会的。
猫冬的日子一天天过着,年也一步步近了,过完年乡亲们的猫冬时光也要结束了,一转身年根近了,春天也就来了。
天堂草原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大草原才是名副其实的天堂草原,远远胜过“天苍苍,野茫茫”的描述,走进草原,任何一位诗人都会感受到词语的乏力,才华的穷尽。面对草原是爱到深处的疼痛。总有一种要化身荒草的冲动,与草原长在一起,与天堂融为一体。
呼伦贝尔的日出是美的,几声牛羊的低眸,唤醒了沉睡的草原,从牧人手中捧出的奶茶是那样香纯,伴着升起的朝阳,扬脖饮下,草原的淳朴和厚重进入身体,喝过了奶茶,不再害怕草原大把大把的阳光直射,就像是服下了美容汤剂。随着牧人的脚步走进草原的胸怀里,呼伦贝尔的河流是那样清澈,向马奶酒一样满载幸福慢悠悠的流淌。云雀在草丛里筑巢孵卵,充分的和平和丰饶,在草原的时光里慢慢成长,蒲公英的花朵是金黄的,点缀在青草间,就像是漫天的的星斗沿着草原铺洒向天边。草香的味道和牛羊粪的味道在阳光里揉碎,在空气里打转,那味道是天然的,那感受是纯真的。
在草原上,不停的出发,不停的到达,每到一处都是新的风景,每碰到一位牧民,他的热情都会让你的心灵安家,草原上的牛羊是幸福的,无忧无虑的时光和不急不慢的生长,春天里接糕,夏天里长膘,秋天里配种,冬天里孕育。牛羊的一生和牧民的一生在在绵延千里的家园中交织,走进草原的生活里,你的悲伤啊,财富啊,爱情啊,在偌大的天地全都默默无声。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天空,永远严丝合缝的扣在大地上,深蓝,粗犷,豪放,一尘不染。黄昏时一声嘹亮的鞭鸣,收起了夕阳。那时最美的是余辉洒下的金黄,一道一道斜斜的倾泻在草地上,这时候我们的阴影长长的拖往东方,那力量深沉而凝重。
望原兴叹,眼泪已经无法抑制了。草原的美丽,让你的泪流更加热切,像一条奔涌的大河,在温柔的草原上漫过荒芜的心田。
走进呼伦贝尔,走进人间天堂。
向上、向善、向情、向生活!沈阳职工文联作家协会创作团队——以一支笔的方式走进你的内心!
欢迎您的加盟,让我们共同描绘,沈阳职工文学创作的风景线!
沈阳职工作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