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埃尔法这款面包车,为什么成为加价王

北京看扁平疣的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04/8812967.html

新年伊始又临近年关,各个汽车品牌和汽车人在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也在展望年的未来。其实汽车行业整体不好过,年全年新车销量比年下滑了接近1成,国家大力扶持的新能源也遇到了“新秀墙”,大众品牌正在遭受信任危机。

除了这些总结性的事件,丰田那款面包车埃尔法,也因为长期加价销售成为车迷朋友的谈资。当然,与其搭配的段子也不少。是什么让这样一款普通的MPV车型成为新闻和段子的宠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丰田埃尔法。

丰田家族的MPV(多用途汽车):

1、丰田的普瑞维亚,被国人称为“子弹头”或者“大霸王”,从90年代初期引进至今,价格40-65万,销量一直走下坡路,至今已经完全不见其踪迹。

2、丰田海艾士,也是非常经典的车型,最早的名字叫“海狮”,后来被金杯汽车模仿,再后来改款,跟小巴车一样,稳定性、可靠性都不错,乘坐也足够舒适。但是销量从来没高过。

3、丰田塞纳,这款车因为是美规车,所以只有通过平行进口网络进行销售,空间够大,乘坐也不差,价格40-65万,其实就是美版“普瑞维亚”,销量从来没打开过,不过听说马上要国产。

4、丰田威尔法,年刚刚引进国内的进口MPV,与埃尔法孪生,埃尔法贸易渠道在广汽丰田和平行进口,威尔法在一汽丰田。上市之初也是为了加价而存在的,上市半年,已经不加钱了……然而,不加钱也没人买。

以上四款丰田旗下MPV都是以进口车的姿态进入中国的,价格中高端,品质优于国内生产的别克GL8、本田艾力绅、本田奥德赛,不知为何,就算是孪生兄弟的威尔法,销量都从来没有得到过中国市场认可。

丰田旗下最受欢迎车型——埃尔法

而唯独有这么一款车,那就是丰田埃尔法,不仅仅是销量不错的问题,而是加钱抢着买,还要排队。要知道,都年了,中国车市早不是90年代那个状态了,竟然还有加价20万作为门槛的车型。到底是因为什么?

1、明星效应:丰田埃尔法,被称作“保姆车”,所谓保姆车,就是家里保姆开着这个车型接送孩子放学,买菜的通勤车。一般情况下,家里的主人很少在正式场合坐或者开这台车。

但是因为明星都比较有钱,家里不止这一台车,奔驰、宝马这类行政车要有一台,保时捷、法拉利这类跑车有一台,再来一台埃尔法,大体配置是这样的。所以这车最早的曝光,是香港明星带来的效应。

2、蝎子拉屎——独一份:略微有点不文明,但埃尔法确实是同级别中的唯一车型,别看挂着丰田的牛头标,但是豪华感一点不差,第二排娘胎里带着的航空座椅,这点基本上别人没有,绝大多数MPV第二排座椅虽然舒服,但是达到埃尔法舒适度的,没有!

丰田有非常成熟的MPV家族血统,所以在底盘调教各方面强于其他品牌,包括已经停产的奔驰R级和现款的奔驰V级,所以埃尔法属于笑傲江湖,独领风骚。

3、配额低:三喜在文章中多次强调过一个观点,车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主机厂生产的车太多,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就会降价销售。如果车型不愁销量,但是生产的又少,就可能出现加价情况了。不巧的是,埃尔法就是后者。

因为丰田家族有着众多的MPV,涉及领域包含低中高端,埃尔法属于高端产品,其他段位的MPV在中国销量并不好,日本丰田就会认为中国市场对MPV的认可度低,在每年制定生产策略时,必然配发给中国的埃尔法数量少。既然少,那就加钱卖吧。

4、恶意炒作行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综合了上边的三个原因,无良的外贸进口公司因为“奇货可居”,用加价的方式进行炒作,造成了这台车是身份的象征,不加钱不能买,没有关系的人买不到。

通过营销手段,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中国市场足够大,有钱人足够多,有两台车、三台车的人也越来越多,没有选择的情况下,盲目跟风。效果与购买奢侈品的心态相同——产品溢价的广告效应。

总结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埃尔法成为了“加价王”,加20万没有这么大的优惠。三喜认为,未来埃尔法的加价趋势将受到冲击:孪生兄弟威尔法不加钱,表兄雷克萨斯LM马上要上市了,而豪华品牌的大型SUV,比如奥迪Q8,宝马X7,以及一直表现不错的奔驰GLS都将是埃尔法的直接竞争对手。

并且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日本丰田也会因为中国市场的火热,加大这款车型对华的出口数量。而埃尔法加价的这部分收入,终端经销商只是喝了口汤,最大的部分被外贸公司拿走,国家并不希望有这类进出口的外贸公司吃掉所有的盈利,会发更多的牌照给其他外贸公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beie.com/jbcz/119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